是山东省内唯一一家被选定的粮食批发市场。在近几年的多次市场粮价波动中,青岛粮食批发市场发挥了快速调节供求、稳定市场粮价的作用。在发展市级粮食市场同时,积极推进区市粮食市场建设,胶州粮食批发市场已开工建设。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深化粮食企业内部三项制度改革
自年以来,青岛市粮食局在粮食市场化改革中,以打破乡镇行政区域界限,实施以强带弱战略,对购销企业的布局进行调整,并采取一个法人代表兼任多个企业的方式进行整合,使购销企业由原来的135个归并为年的79个,发挥了优势企业的拉动和带动作用。同时,推行了企业负责人竞争上岗、年薪制和联购联销分配制,对企业的内部分配制度和用人制度进行了改革,促进了经营机制的转换。在发挥粮食购销企业主渠道作用、掌握粮源方面,全市粮食购销企业大力发展粮食订单收购,经过3年的试点和推广,年秋季优质小麦订单种植、收购面积已发展达50万亩,比上年翻了一番。全市近四年平均年粮食购销量达到183.3万吨,比放开前的年增长7%,较好地发挥了购销企业的主渠道作用。
(二)完成了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任务
年,按照省政府的部署,市粮食局负责组织、协调和指导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根据省改革方案的要求,结合本市实际,市局起草、制定了《青岛市人民政府关于深化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的意见》,召开了5次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改革工作会议,对粮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检查调度。市粮食局领导分片包区市,深入基层与各区市一起研究制定改革方案,一起研究解决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同时,市局积极争取和协调市财政,落实粮改相关配套政策,青岛市按照补助标准高于省拨标准,一次性拨付各区市粮改补助资金746万元。各区市也都通过资产处置优惠政策或财政补助等方式给予支持,至年3月底,各区市共解除劳动合同分流职工及置换身份2242人,发放经济补偿金4032万元,办理内部退养、退休320人,保留暂不解除劳动合同的特殊人员78人,改革后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共有在职职工509名(其中78人已置换身份),比改革前减少了83%。在改革中,通过出售改制等方式重新安置已置换身份职工809人。同时,市粮食局积极配合农发行在年底前将已认定的6.83亿元政策性亏损挂账全部从企业剥离出来。在粮改中,我们严格按政策、程序操作,妥善安置了企业职工,确保了社会稳定。全市共有55个企业进行了产权制度改革,退出了国有资本,新组建了8个国有及国有控股的骨干粮食购销公司。
四、粮油市场质量监管得到国家粮食局的肯定。
一是为加强粮食行业自律,我市于年成立了青岛市粮油行业协会,开展了放心粮油品牌和放心粮油流通企业评定等一系列活动,引导企业抓品牌建设保证入市粮油产品质量,年,青岛白樱花实业公司的“白樱花牌”面粉荣获中国名牌称号。
二是在行业管理中,按照抓好市场龙头、规范生产源头、净化流通渠道的基本工作思路,建立了粮食与工商、质监、卫生等部门联动机制和规范市场的长效机制,基本形成了“生产基地抓、流通环节管、市场销售查、部门联合检、群众积极参与、新闻媒体公示”的工作体系和条块结合、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从年以来,市粮食局每季度会同市有关部门进行市场检查,对不合格的粮油及时进行查处和通报。
三是建立了粮情粮价监测监控网络,对主要粮食品种的价格变化情况和供销、库存情况进行监测,定期发布和上报市场信息。
四是加强粮油质量监督检测体系的建设,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成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