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事迹材料 >> 正文
公司预算部门领导事迹材料

部沟通制定相应措施,必要时亲自或派人协助进行验工计价工作,自己先后去随岳、岑兴、武英等工点督促验工计价工作,帮助整理验工计价需要的各种质保资料、排除影响计量的因素,减少因计量工作跟不上而增大生产资金压力的情况,较好地配合了项目的施工生产。变更索赔方面的能手在建筑微利的新形式下,为满足五公司开源增效的需要。年,先后两次主持修订下发了《五公司变更索赔管理及奖励办法》,对变更索赔的实施细则进行了修改,使之更具操作性,并为激励参与变更索赔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制定了适度的奖励办法。

年,在她的日志上,写满了变更索赔的酸甜苦辣,既要参与资料的修改,又要和与业主进行谈判,有时为了一份资料的修改、一个变更理由的推敲,常常是觉也睡不好,饭也吃不好,反反复复想,反反复复改,全年有近3个月的时间泡在工地上。在她和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年共完成变更索赔2.16亿元(其中在建工程为1.6亿元,收尾项目为5623万元);已上报变更索赔资料业主尚未确认的有3.6亿元(其中在建工程为2.3亿元,收尾工程为1.36亿元)。

为更好地了解项目的变更索赔进展情况,她要求部门人员定期收集整理各经理部变更索赔进展情况及动态,使部门的变更索赔指导性工作有了前瞻性、及时性,改变了部门原来的被动指导现状,促进了变更索赔和收尾清算项目的快速进展。

无私奉献的表率

在预算合同部,劳务合同评审工作是一个非常繁杂的工作,有时候一份合同要与经理部来回沟通达一个星期之多,在和部门人员的共同努力下,年度共评审劳务合同近250份,尤其她还亲自评审其中复杂、疑难合同70余份,从而有效地防止了劳务合同条款约定的漏洞,阻止了劳务发包单价随意偏高的情况,使项目的劳务发包、劳务成本始终处于可控状态。

从预算合同部副部长到预算合同部部长,虽然角色发生了变化,但是勇于争先、无私奉献的精神却一直是遵循的工作原则。上任伊始,她便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项目多、任务重、人员不足等等,但这并没有使她退缩,倔强而韧性的她选择了迎难而上。白天,她竭尽全力解决各工点上报的难题,晚上还时常加班加点,从无怨言。一年多来,她先后赴杭千、深圳湾、随岳、福厦、瑞赣、新广站、沈阳、北京、武广二标、岑兴、武英等工点检查指导工作,协助办理变更索赔、验工计量工作,配合项目审计,一年365天,她有250天以上的时间都奔波在项目之间,她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和赞扬。

然而,谁又知道已经42岁的她,为了工作付出了多少的艰辛:由于前期长时间工作于施工现场第一线,她体质已严重下降,腰、肺等部位经常出现毛病,家里老人一个经常住院,一个又双目失明,小孩正处在高三面临高考的关键时期,这些她都从未说起过,也没有因此而影响工作,只要工作需要,她就毫无怨言地听从安排,服从工作需要。她积极配合项目审计和宏图项目,组织各项目经理部的工经部人员对设计概算数量、竣工图数量、劳务结算数量进行了认真核对,查出矛盾之处,及时提请相关人员整改,杜绝了很多审计漏洞,使年内受国家审计的武九(郑)、武九(南昌)、渝怀、大小武广、福厦审计工作和整个公司宏图项目较为顺利。

根据工经系统业务人员的实际状况,她还策划举办了首期造价业务培训,对工经系统上岗人员进行业务强化,她也亲自进行了授课,并针对五公司各项目在变更索赔、验工计量、劳务结算等方面的资料准备工作进行了讲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敬业忠诚的先锋。

 

上一页  [1] [2]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交通部门领导事迹材料
       优秀党员模范家庭事迹材料
       检察院反贪污事迹材料
       环保局领导事迹材料
       乡村妇女致富优秀事迹材料
       食堂管理人员事迹材料
       供电部门领导事迹材料
       卫生院领导事迹材料
       公安派出所领导事迹材料
       经济发达区域党委事迹材料
     
    贪腐现象特点及对策探讨
    解读四大纪律八项要求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会议讲话
    英语专业生见习工作汇报
    反腐倡廉信息宣传意见
    学校校产管理制度
    共青团代表大会预备会议讲话
    商业局财务管理汇报
    国企经济调研讲话
    公司党支部职责
    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意见
    水资源预算审计管理办法
    党委融资公司检查工作方案
    党委财政预算报告
    党委预算执行情况报告
    公司支部书记事迹材料
    贡茶食品公司的调查报告
    电力公司人事部工作总结
    公司网管机构工作总结
    煤矿公司文化工作总结
    事迹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