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大家齐心协力,努力把农业生产搞上去,把文化生活搞丰富,把村庄环境搞整洁,使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
总书记的殷切期望,让乡亲们倍感温暖和鼓舞,也让在场的小岗村领头人沈同志感到了沉甸甸的责任。
当得知沈同志是省委组织部和省财政厅选派到小岗村任职,由村民自发按手印留下来连任的村干部时,总书记热情地鼓励沈同志说:“群众拥护你,这是对你最大的褒奖!”
总书记与最基层干部的手紧紧握在一起,这一刻让沈同志满眼噙泪,责任油生,“当我握着总书记手的时候,一切艰辛、酸楚、委屈都没有了。”
沈同志在日记中写道:“总书记到小岗来,对我们是荣誉,更是动力,农村有困难更有机遇,小岗村是农村改革发源地,要不断创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新的时期提出科学发展观。发展是根本,发展是硬道理。小岗村也不例外,只有发展才是致富的唯一途径,只有发展才是解决矛盾的有效办法,只有发展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新小岗村。”
怎么让日子过得一天更比一天好?站在改革开放30年的新起点上,沈同志和小岗人在思考,该发展什么、突破什么?这也是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共同思考。
沈同志带领村“两委”班子,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拟订了小岗村新农村建设规划。
按照这个规划,小岗村将形成“一环两轴一点九区”的规划结构,对现有村庄进行整治,包括建筑外立面、村容村貌整治,进而小岗将建设成现代农业的示范村、制度创新的实验村、城乡统筹的先行村、文明和谐的新农村。
铭记改革的最好方式就是深化改革。沈同志要重新激发出小岗村改革创新的活力。
早在年,沈同志就提出流转村民一部分土地进行整理,田成块、路成网、水灌通,增加可利用土地数量,提高土地利用率。
可没想到这个想法让他陷入空前的困境。发展是硬道理,但“摸着石头过河”也艰难。
最难的,是土地问题。
凤阳鼓楼,苍然屹立。“万世根本”——600年的风霜雨雪,让鼓楼上朱元璋亲书的四个大字愈发遒劲而厚重。人民乃国家之根本,土地乃农民之根本。这万世根本,以无可阻挡的力量穿越时空,凝视沧桑。沈同志与它,有过不止一次的对视,每一次,都觉得字字千钧。
村党委副书记张秀华说,当时有人把这种土地流转方式误解为要收回土地,集体经营,许多群众一时想不通,不支持;还有人当天同意签流转协议,第二天就变卦了。
沈同志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是改革。”
一年除夕,张秀华接到沈同志的电话:“我在村里宿舍,过来陪陪我吧。”一进门,只见沈同志眼里含着泪水,委屈地说:“在村里搞土地流转太难了,村民们不同意。”
对土地的挚爱,如同血液流淌在小岗人的血脉里。作为农民的儿子,沈同志深深地理解这一点,每一步改革他都愈加谨慎,在发展和保护农民权益方面寻找结合点,沈同志冥思苦想。
那年除夕,沈同志没回家,而是挨家拜年,挨户说服。
“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党的农村政策的基石,不仅现有土地承包关系要保持稳定并长久不变,还要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同时,要根据农民的意愿,允许农民以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正是这个时候,总书记在小岗村的一席话给农民吃了“定心丸”,也让沈同志心里敞亮多了。
成立村民土地流转理事会,规范流转程序,发挥村民自身作用…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