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币走向研究报告
接采用贬值的措施,大量地向市场注入货币,扩大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结算范围,形成对内贬值与对外贬值的统一,则不仅可以抵消美元战略性贬值对中国外汇储备的侵蚀作用,还可能因此将国内的通货膨胀压力外移。鉴于中国国内巨大的社会保障和医疗保障压力、三农问题所需要的巨大资金投入,对外贬值的压力是现实的。一旦这种压力与国家大规模基础建设结合,对外主动贬值的通货膨胀盈余将有利于国家货币政策的改革,即人民币逐步向完全可兑换的方向迈进。
“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第四个大动作将是地产业货币政策。如今,在从紧货币政策、经济衰退、收入预期下降、物价下跌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国地产业进入了新一轮调整性循环过程。令市场警惕并担忧的是,如果既享受了优惠政策又获得市场交易流动便利的“经济适用房”大量涌入市场,将会形成地产业的“大小非”,对现有房屋拥有者形成极大的财富缩水打击。如何通过政策引导,将福利性住房计划与商品性住房供求有机结合,分流需求,使老百姓对未来房屋供求有基本的了解,防止盲目追价引发房价非理性的大涨后大落,货币政策对于廉租房的信贷支持应当积极有为。 中国要在国际金融危机中提高国际地位,在国际金融体系中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比较切实可行的选择是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下可兑换,但又与其他货币形成联盟而不与美元直接冲突。按这样的思路,可以分为三个步骤,第一步与日本、韩国等亚洲主要国家联合形成亚洲货币结算单位,第二步在亚洲货币结算单位的基础上形成亚元区,第三步与欧元、美元形成一种新型的特别提款权。
研究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