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计生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辅导材料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翻两番”。这个奋斗目标,首次提出人均的概念,这就明显地为人口计生战线提出了一项光荣而艰巨的历史任务。
认真研读党的十七大报告,虽然集中论述人口和计划生育的篇幅不大。但是通篇论述的问题和任务许多都与人口问题紧密相关,作为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领导干部,必须敏锐地理解和思考自己的工作任务,准确而迅速地贯彻十七大精神,为全面完成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
报告在分析当前社会的基本矛盾时明确讲到,我国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中国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口众多、资源占有量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目前,我国淡水资源、耕地资源、45种主要矿产资源的人均占有量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耕地资源占有量接近联合国规定的警戒线水平。人口对资源、环境的压力仍然很大。总书记在分析十六大以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时,提到资源、发展、就业、增收、社保等各个方面无一不与人口有关。温家宝总理多次讲过,中国是一个大国,人口众多,一个很小的问题,乘以13亿,就是一个大问题;而一个很大的成绩,除以13亿,个人受惠就很少了,甚至没有受惠。胡锦 )涛总书记访问美国耶鲁大学演讲时也提到13亿人口的乘除法。这些都说明,中国的人口和计划生育问题,时刻在党和国家领导人心头萦系。他们时刻没有忘记中国人口众多这一基本国情;他们想问题、谋大局,时刻没有在统筹的大盘里放松人口和计划生育的工作责任。因此,进一步稳定低生育水平,仍然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它与实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息息相关,人口计生战线的全体同志应该更进一步明确自己肩上的历史重担。
二、以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计生”的发展
十七大报告的主题是坚定不移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人是社会的主体,在社会这个大系统中,人口居于核心、关键的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包括三个方面: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党的十六大以来,“以人为本”、“优质服务”成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文件的关键词。在人口高峰时期采取的计划生育工作思路和手段得到了调整,人口计生系统开展的“便民、维权”、“关爱女孩”、“奖励扶助”温暖了亿万计划生育群众的心房,唤醒了亿万群众萌发新的生育观念的思想觉悟,明显的缓和了基层计生干部以及计划生育工作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的关系,开始展现出“和谐计生”的可喜局面。当我们跨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阶段以后,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形势和外部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我们既要持续不断地维护和发展国家利益,也要更好地保护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让计划生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