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领村民大力发展养牛业,肉牛养殖和奶牛养殖在全村百姓中逐渐兴起。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规模大的奶牛养殖户每户养牛十余头,年产奶收入可达两万。2005年村两委谋划在村外闲置地兴建养殖小区,做强做大牛经济。
在富民的同时,村集体经济也不断壮大。2003年,102国道新线铺就,为大高庄村发展带来了新契机,村党支部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在102国道新线与大高庄村之间进行整体规划,广泛招商引资,吸引了中油沥青厂、吉百利防水材料有限公司、百权商贸有限公司等10余家
>企业落户于此,年工业总产值可达2500万,并为村里安置40余人就业,大大增加了村集体收入,为村各项事业的发展奠定了经济基础。2004年底村集体收入达30余万元,比2003年增加近十倍。
三、抓活动,增设施,精神生活上档次
活跃群众文化生活。由于没有活动场所、没有文化活动,大高庄部分群众在农闲时节经常聚在一起玩麻将。为改变村民文化生活单调的现状,一个大胆的设想在村干部头脑中逐渐形成——建一个高标准的文化广场。这一想法虽得到了党员会及村民代表会的支持,但农村建广场究竟是件新鲜事,这对和土地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老百姓来说,多多少少有些不理解。随着工程的推进,百姓风言四起,村干部顶着压力继续施工。2002年6月5日,占地2500平方米的广场竣工时,群众欢呼雀跃,老老少少走了出来,唱歌、跳舞、扭大秧歌,齐声称赞建广场好。广场建好了,群众文化生活也随之丰富起来,秧歌队、篮球队、夕阳红艺术队等文艺团体相继成立,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2003年,大高庄村荣获市级宣传文化示范村、市级文体工作先进单位、市级“乡村青年文化节”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村干部于2001年筹资10万余元为村里上了有线电视,有线电视覆盖面达100。2002年协调网通公司为村里接通了光缆,村里现有电话240户,占总户数91,方便了群众与外界联系。村干部还组织群众先后去北京、上海、青岛、大连等地游览,了解外面的世界。大高庄人日子过的滋滋润润。
改变村里落后的生活环境。“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摸黑走夜路。”这是大高庄村貌的真实写照。村干部结合文明生态村建设,组织村民修筑村内坑洼不平的道路。当修路资金不足时,党员干部带头捐款,群众慷慨解囊,263户累计捐款2.3万元。同时,群众自己动手建家园,有人出人,有车出车,拉土铺路,修筑了2.7万平方米水泥道路,实现了村内水泥路面户户通。同时,投资2万元在村内道路两侧栽种花草3万余株,投资12万元在进村主干道安装了高标准路灯58盏,并在村南北路口分别设立“龙腾”和“壮志凌云”两尊雕塑,现已成为大高庄村标志性景观。大高庄人自豪地说:“我们的生活环境同城里人一样,干净、整洁。”
下一步,大高庄村干部谋划并实施建设大高庄住宅小区,美化大东沟建农民公园,全力打造一个环境幽雅、民风淳朴的城市化新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