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先进典型材料
xx区缸窑岭镇辛甸村积极整合农村公共资源,倾心打造六位一体的村民中心,千方百计搭建服务农民的新平台,并以此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过去“八山半水分半田”的穷山沟沟,如今变成了收获希望的田野,演绎了一曲动人的新农村建设之歌。
辛甸村是缸窑岭镇最大的行政村,中心村与原矿务局三家子煤矿相接,毗邻三家子集贸市场,有5个自然屯,1个新村。全村总面积15平方公里,共有725户2398口人,其中党员46人,劳动力800人,外出务工430人,在家务农370人。现有耕地1329亩,人均耕地面积0.5亩,人均纯收入5100元。地下煤炭资源丰富,在洞子沟自然屯,有3家煤矿。自然屯烧户沟有大枣160万株。新村有门市楼3栋21家,二三产业有固定资产1000余万元。是窑岭镇经济发展较快,两委班子团结、坚强有力的行政村。
年初,新农村建设的号角一吹响,这个村就誓做全市生新农村建设的领头雁。老支书李文章在两委会议上跟大家讲:“……咱不能和乡亲们玩虚的,哪有啥用,咱得想办法改变这里的面貌,得让大家富起来、精神起来,得让老百姓觉得咱村干部的存在,不是拿权恐吓人,咱得帮大伙做点啥……”
4月10日,村部改建工程开始动工。投资19.5万元,将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村班子办公室等设施整合起来,建成了一个室内面积591平方米,室外面积1200平方米的村民中心。文体、卫生、科技、法律、信息、信访、保障、教育等系统有机结合,有效地解决了农村公共设施分散和利用率低的问题。把原来的村部建成了民主治理的议事中心、基层组织的阵地中心、富民强村的信息中心、科技教育的培训中心、卫生计生的服务中心、文体活动的活动中心。村民中心的建设把新农村建设的许多内容具体化,使农民看得见、摸得着。
议事中心让村民有个地方说话
议事中心是农民当家作主,对村内的事务进行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民主监督的中心。
进入5月,正是这个村争做全市新农村建设领头雁的时候,村民要求召开村民会议。8日村民会议如期举行。村民代表苏红海提出建议:洞子沟和辛后屯是辛甸村的两个小自然屯,由于四周煤矿开采造成278户农民长期吃水困难,只能靠国矿送水时在有限的几个出水点十几个人排队接水。但国矿送水时间短,不固定,经常有人因此而没水吃,老百姓吃水比吃油还费劲,得尽快想办法。
建议提出后,与会代表纷纷响应,表示不管有多大困难,都得让村民吃上水。中旬,村里投资26万元组织村民挖管路3500延长米,铺设管路和回填工作。5月26日,村里在山上建一个长7米,宽5米,深3米的储水池,7月初饮水工程全部竣工,村民吃上了放心的水。
村民中心使农民有了获取信息、参与村务治理的渠道和场所。村民中心的主人是村民,村民们在这里自我治理、自我服务,体现了村民自治的特点。在村民中心建设的过程中,辛甸村建立健全了村务公开、“干群恳谈会”和“民主议政日”等制度,定期召开党员会、村民代表会以及村务通报会,举行重大村务听证会,为实行民主决策、民主治理、民主监督提供了便利条件。
阵地中心给基层组织一个全新的工作空间
辛甸村村民中心没有“围墙”,这使党政和群团组织与农民有了更多的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搭建起党和政府与农民沟通的桥梁。党的生日那天,全村的党员在中心欢聚一堂,大家都一种感受:今年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家才像家,来到这里不再是上传下达,死板的会议,而是要玩有玩,想学有学,村干部成了服务员,心里热乎乎的。在创建平安社会工作中,区司法局局长延凤菊深有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