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13人组成,班子成员中有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的妇女干部,结束了我乡领导班子中没有女干部的现象。党政班子成员的知识结构明显改善,其中大专文化程度以上的达到99.2,成员的平均年龄由原来的46岁,下降为现在的35岁以下。50的党政领导在35岁以下,切实优化党委班子结构,建立起了一支由老、中、青相结合的党政领导队伍,增强了工作合力和工作能力。通过各种渠道的学习培训,95以上的党政班子领导均具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和治理知识,实现了班子成员年轻化、知识化目标。
二是围绕“五好”村党支部标准,认真抓好村级班子建设。一是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采取由村干部述职,村民代表大会评议,民主生活会组织考评等方式,普遍对村级班子的整体情况进行模底,将一批群众公认,政治立场坚定,有一定文化素质、头脑灵活、思想坚定的党员选进村领导班子。被群众反应强烈,工作能力不强的村领导班子,我们采取选派国家干部到村任职的做法。2003年我乡对白依沙克、栏杆、尧勒其拉三个村的支部书记;栏杆、博斯坦、迪汗拉三个村的村长;吾提亚克、塔库提、依克沙克、拉依勒克、卡尔湖、铁提尔、白依沙克、亚孜路的支部副书记;亚孜路、栏杆、卡依拉克三个村的村长助理进行了全面调整;对站(所)领导的选拔引入了竞聘上岗机制;二是合理设置支部。2002年,将农机站和林管站调整建立为两个党支部;将水管站和自来水公司合并成一个党支部。2003年,我乡结合实际,将机关党支部、政府党支部合并为一个支部,三是进一步优化班子的知识、年龄结构。通过党委一班人认真调查摸底,全面系统的整顿,解决了各支部领导班子成员年龄偏大,工作能力不强,缺乏凝聚力和战斗力等问题。使村级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由2000年的45岁下降到现在的39.6岁。加速了村级班子的年轻化、知识化进程,为新形式下开展农村工作打下了坚实的组织基础。2003年我乡把86名素质好、能力强、敢于吃苦的机关干部派到各村挂职,把村级有综合工作能力和素质高的干部大胆选调到乡机关工作。从而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
三是扎实推行“4211”工作机制。通过“4211”工作机制的推行,使乡党委在农村工作中的前沿指挥部和在基层党组织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得到了充分发挥,缓解了新形势下涌现出来的各类社会矛盾,充分调动了广大干部的积极性,实现了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保证了党政一把手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想大事、抓大事,改变过去一把手抓工作繁杂的局面,使乡党委有能力、有精力“两手抓,两手都硬”。
(二)分类指导抓创建,“三级联创”活动深入开展。
几年来,乡党委把“三级联创”活动作为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的总抓手,重点突出“五好”乡党委、“五好”村党支部建设,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整体上推动了“三级联创”活动的顺利进行。
一是整顿后进促转化。每年年初乡党委都要结合年终考核对后进村进行排查摸底,逐个登记造册,查找具体原因,并根据排查情况,确定整顿任务,本着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分村施策。对工作靠上级催、包村干部帮助才能勉强完成任务的班子,采取绩效挂钩的办法解决问题;对工作遇事绕道走、瞻前顾后的班子,给予必要的撑腰壮胆和帮助;对结构不合理、配合有问题的班子,通过民主生活会,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组织村民代表评议村干部的做法,消除隔阂,化解矛盾,必要时进行组织调整;对村上遗留问题较多,工作迈不开步子的班子,派驻工作组协助工作,限期解决问题。
二是典型示范抓引导。在“五好”村党支部创建活动中,乡党委按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