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众积极加入到沼气项目建设中来,为此,***把样板示范作为最具有说服力的办法,抽调能源办业务最强的干部组成三个组,分别在盐锅峡镇的朱王村、下铨村、太极镇的大川村、中庄村、下古村和三塬镇的胥塬村开始了样板示范点建设。时值寒冬腊月,天寒地冬,施工难度比较大的情况下,克服种种困难,硬是把这些点给建了起来。并且有四个项目户的沼气池点火成功了。经过宣传动员和典型示范,大大激发了群众建池的信心,从而也有力地促进了今后沼气建设任务的顺利展开。
加强项目管理,保证建设质量
把沼气“一池三改”国债项目国家补助资金、配套物资能否按时足额发放到户作为实施好农村沼气建设项目的关键环节来抓,严格按照《农村沼气国债项目管理办法》要求,对建设内容、规模和补助标准以及各种材料的价格全部予以公布,让群众充分知情,接受群众监督。对配套资金的供应全部采取招标方式购进,并与供货厂家签订购销合同,确保了配套设备和工程建设质量;对群众自筹的资金和物资,采取说服动员、典型引导等办法,督促及时筹备到位。在项目的实施中,始终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要求、统一供料、统一施工、统一验收”的项目建设原则,并对每个沼气池统一编号,建立用户档案。同时,与技工签订质量保证合同,定期到项目户进行督促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纠正,对不按标准建设的,坚决予以返工,有效保证了“一池三改”工程建设质量。
2009年11月,财政部对我县农村沼气国债项目进行专项考查中,验收组给予了较高评价。认为xx县农村沼气建设实施方案切实可行,规划清晰、内容清楚。项目资金管理规范、专户储存、专人管理、专款专用。通过项目的实施基本解决了农户日常生活用能,生活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对农业生产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培训和加快技术队伍的建设,不断创新技术
“项目的成功实施,要有一支素质高、懂技术、业务精的技术队伍作保障。”这是他经常说的一句话,因此他始终都把业务技术培训工作放在项目工作首位来抓。在项目实施之初,带领全办技术人员和技工在示范点一边建池、一边指导、一边学习,掌握建池的基本要领,不断提高他们的实际操作能力。同时,组织技工和群众代表到示范点观摩学习,使他们对沼气“ 一池三改”更加直观具体的认识。
在沼气建设中有了一定的技术力量后,在2009年4月份和2009年4月份连续两年成功承办了“甘肃省沼气建设维修管护技术人员培训班”,培训维修技术人员40人;2009年,结合全县劳务培训工作,举办沼气建设技术培训班,培训农民46名;2009年2—3月份,举办了甘肃省农民能源科技冬季培训班,培训农民200多人;同时,选派2名能源办业务骨干到北京学习秸秆发酵技术。为沼气在xx县的普及推广,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沼气维护管理、技术改进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
***同志在工作中从不因循守旧,经常与技术人员一道研究改进的办法。在严格“一池三改”建设标准的同时,大胆鼓励技术创新。从适应当地生活条件,方便群众的思路出发,示范进行了水压间盖板设置铁栅栏窗口、沼液冲厕装置和无粪秸秆发酵技术,解决了当地群众方便提取沼液、用水紧缺和发酵原料供应不足等问题,进一步拓展了推广沼气的范围和条件。
加强后续服务,促进沼气可持续发展
随着农村沼气项目的不断推广,他认为没有后续服务作保障,就制约了沼气的可持续发展,就会走上以前的老路。为避免“重建轻管”、“一年好、两年差、三年垮”现象在xx县农村沼气建设中发生,他协调各相关部门,组建成立了xx县农村能源协会,下设4个乡镇分会,设立了农村沼气服务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