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典型材料 >> 正文
党风廉政建设典型材料交通局

sp;
      体现在制定方案上,为使“两风”建设有序有效地开展,我们根据全系统的工作实际,及时制定了《交通系统“两风”建设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指导思想,建设内容,采取措施和实施步骤。
      体现在动员学习上,我们根据方案要求,首先组织召开了由基层单位党政一把手参加的动员会,传达委、市委会议精神,形成共识,突出重点,着重落实。我们还结合“两风”建设的要求,制定学习计划,局党委中心组重点学习了胡锦涛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的讲话和温家宝总理在国务院反腐倡廉电视电话会议上的讲话,撰写了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以及调研文章。
      体现在基层落实上,基层单位的领导同志高度重视“两风”建设,迅速成立机构,党政一把手亲自抓,部门人员认真工作,又结合本单位工作特点,及时制定了实施方案,并按方案要求分别进行了动员,组织了学习,形成了上下一致、狠抓“两风”的工作氛围。
      二、“两风”建设问题查摆求实,梳理清晰
      我们在“两风”建设查摆中,紧密结合交通实际,采取五种形式进行查摆。一是召开党委会专题查摆。先后两次召开党委会认真查摆班子建设和用人方面存在的问题,从议题研究、工作作风、工作决策、威信树立等八个方面做出了明确规定。二是组织局机关干部座谈查摆。召开局机关干部座谈会。查摆机关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对工作纪律、深入基层调查研究、作风转变提出了很中肯的意见和批评。三是深入基层调研查摆。局党委集中一周时间到公路处、运管处、收费处、客运总站、运输总公司等基层单位专题征求意见,并通过现场办公,解决了一些实际困难。四是向社会和系统内发函征求意见查摆。共向社会和系统内发出征求意见函300份,收回273份,广泛征求对交通部门的意见。五是设立举报电话收集信息查摆。通过两次上电台直播间,一次上报纸承诺,一次上电视,接受社会监督;并在报纸上公布设立举报电话3部,到6月24日,共收到投诉问题36个。
      在查摆中,我们坚持“突出三个重点”。一是突出领导干部。局主要领导率先针对全系统工作实际,进行深入查摆,不仅查摆自身问题,而且还查摆影响交通事业发展的症结。班子成员主动结合分管战线工作特点,认真剖析,着实查摆。做到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不推不拖。二是突出重点单位、重点部位。重点单位放在运管处,重点部位放在重点工程建设指挥部,在查摆中做到了不护短、不推诿、不抓辫子。三是突出案件查处。局党委提出每个单位必须查摆出1—2个案例的要求。基层单位注意挖掘正反方面的典型,重点查处反面典型案件,在案件查实、查清上下功夫,提高了“两风”建设质量。
      在全系统查摆过程中,各单位都能够紧密结合本单位实际,发动群众,征求意见,座谈讨论进行认真查摆,尤其领导班子成员敢于自身查摆、相互查摆、集体查摆,为全系统深入查摆发挥了重要作用。根据基层单位上报的整改方案条目累计,共查摆出问题57条,经局“两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梳理,共存在4个方面13个问题。
      在党风建设方面存在3个问题,一是在干部管理上,有些重要岗位存在领导干部任职时间较长且没有交流轮换问题。二是存在机关和企业交叉任职,混岗混编问题。三是在选人用人上不同程度地存在标准不严的问题。
  &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王大力同志典型材料
       县地方税务局先进集体典型材料
       县残疾人事业先进典型材料
       区信用联社党委书记典型材料
       市交通局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
       先进性教育个人先进典型材料
       先进性教育支部先进典型材料
       乡党支部民族团结模范单位典型材…
       村创五好支部典型材料
       工会先进集体典型材料
     
    八荣八耻演讲稿—一个古老而崭新…
    最新党支部争先创优总结
    医院部门医生述职报告
    在人大机关学习科学发展观会上发…
    电力公司两会文娱晚会主持串词
    劳保信访责任制办法
    护士节爱心演讲稿
    八荣八耻漫画全集
    从预备党员转为正式党员党支部考…
    先进会计者个人单行材料
    廉政文化进农村工作意见
    党风廉政宣传教育月工作方案
    推进廉政风险防控管理要点
    审计局党风廉政纪监情况报告
    人事科廉政建设情况报告
    党风廉政宣传活动方案
    党委召开国务院廉政会议
    市党委廉政工作会的讲话
    烟草公司党风廉正建设纪实
    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典型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