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典型材料 >> 正文
三级联创典型材料

大力弘扬求真务实之风,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做到以突出的业绩造福于民,以优良的作风取信于民,以良好的形象感召于民。一是要以提高执政能力重点,加强党委班子建设。要以思想政治建设为重点,建立健全各种制度,进一步加强镇领导班子的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提高领导班子的综合素质;按照统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做好与人大、政府等班子的沟通、协调,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不断提高党委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努力把镇领导班子建设成为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坚强领导集体。二是要以为群众服务为宗旨,加强干部队伍建设。要把农村税费改革后的镇、村干部工作重心转移到服务“三农”上来,以片为单位,以村为网点,把镇干部下派到全镇三个片23个村当“五员”,即:农业科技员、农副产品流通信息员、社会治安的调解员、工业发展的联络员、精神文明的宣传员,争当做农民冷暖的第一知情人;做农村真相的第一报告人;做农民致富的第一带路人;做农村稳定的第一责任人。三是要以转变工作作风为根本,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开展创建“群众满意的镇直部门”活动,促使镇直部门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转变工作方式方法,树立“五个服务”的观念,即:服务经济建设、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投资者。继续建设好“农技服务110”、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服务中心、计生“三优”服务中心、个私企业服务投拆中心、148法律服务中心等五个服务阵地,切实把群众的利益服务好、维护好。四是以规范化建设为抓手,完善制度建设。要把明年确定为“工作规范建设年”,建立健全各种工作规范。要从党委议事规则、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党政务公开等制度规范起,带动所站、村、组财务、议事、村务组务公开、民主管理等制度的规范。从而实现以章管人、以章理事。五是以建设工业强镇为目标,加快发展步伐。

二、以深化“支部带协会”活动为载体,争创“五好”农村党组织。要把开展支部带协会活动与村级党组织争创“五好”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做到有机统一、相互促进。一是要在建协会的环节中,加强班子建设。实行一个村党支部创办一个协会,并且按照规定程序实行党支部班子成员与协会负责人“双向进入、交叉任职”。对于一些规模大、地域广的行业,则由镇党委牵头,跨村建立协会,以扩大优势产业。通过村党组织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不断促进村党组织班子建设;二是要在协会运作的过程中,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通过把党员干部推向专业协会的关键岗位,根据产业化经营的实际需求,有针对性地对党员干部开展培训,提高党员干部的综合素质,充分发挥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断加强党员队伍建设;三是要因地制宜建协会,找准发展经济的好路子。村党组织要根据各村的农业生产布局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要求,在产业结构的关键环节拉动。四是要在对协会管理的过程中,建立好的工作机制。镇党委要通过开展“工作规范化建设年”,促进村党组织加强自身的规范化建设,建立一个好的工作运行机制来指导和帮助协会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协会章程、工作制度等,使协会的各项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协会的规范化管理和健康发展;五是始终坚持服务农民群众的发展方向,塑造村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通过引导协会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中心任务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政法队伍建设会议典型材料司法所
       省依法治校现场会典型材料
       水产会议典型材料
       劳动保障局实践科学发展观典型事…
       农工办学习科学发展观典型材料
       政教主任学习科学发展观材料
       教育系统学习科学发展观典型事迹
       愿做老杆扶新竹典型材料
       优秀党员离休干部典型材料
       抗震募捐典型材料
     
    县委常委民主生活会发言材料
    [推荐]全省垃圾处理国债项目收费…
    检察日报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基本…
    党员年终总结
    大三学生个人学习汇报
    县妇幼卫生工作大会讲话
    观警示教育巡演心得体会
    校长捐资助学会议讲话
    节日祝酒词两则
    公务员干部作风建设演讲稿
    县妇联创建四型机关总结材料
    乡党建三级联创活动典型材料
    乡建设三级联创活动典型材料
    机关干部下基层推动三级联创
    妇联创新经验材料
    申报三级无毒乡镇自评报告
    街道党建三级联创方案
    全面开展区镇村三级共建社区
    老干部局党建三级联创意见
    机关党建三级联创意见
    典型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