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长期熏陶下,马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10月,经地下党组织的同意,马**同志进入当时国民党党报——《中央日报》报社工作,直到解放前夕。马老利用在党报工作的有利条件,向我党提供了大量的情报。如为基层同志带去我党最新的报刊,帮大家了解时势、战局以及我党的方针政策,对基层党员和广大群众进行教育,马老还多次为党组织送去了国民党的绝密材料,像“限制异党活动办法”等等。作为一名地下党,马老在国民党白色统治下,不仅为我党带来了大量的情报,更充分利用自己的身份,与敌人机智周旋,在**年到**年间,组织发动了**小教界斗争,这也是他革命经历中最辉煌的一页。
出于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马老进入中央日报社后,并没有放弃**小学的工作,他白天教书,晚上去报社工作。而“中央日报”这块牌子对他在小教界开展工作十分有利。马老曾饶有趣味地回忆说:“当时有一位女老师的丈夫是‘首都警察厅二科科长’,就是那种专门抓共产党的人,他经常到学校来,知道我在中央日报工作后,就把我当成了自己人,无话不谈。我在**小学进行各种活动之所以没发生什么‘问题’,可能也是靠他的‘关照’。”在学校里,马老和老师们相处得十分融洽,为后来开展小教活动打下了很好的群众基础。
**年冬,马老组织**市小学教师们成立“要求寒衣费代表团”向当局请愿,为老师们谋福利,取得了小教斗争的第一项战果;此后,马老又先后组织成立了小教界的两个固定组织——“小学教师联谊会”和“小学教师协进会”,到**年共发展了一千八百多名会员,占当时全市小学教师总数的三分之二,把老师们紧密团结在地下党组织的周围,为开展各项活动打下了坚实基础;**年,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反饥饿反压迫斗争,马老迅速组织**小教组织发动了长达一星期的全市小学教师总罢教活动。活动先在**小学启动,继而扩展到其它学校,最终形成了全市大罢教的局面。这次波澜壮阔的小教斗争最终以市政当局答应改善老师待遇而胜利结束,大大鼓舞了士气,教育了群众。这次斗争还发展了16名党员,进一步壮大了小教界的党员队伍,为迎接解放奠定了基础!
建设时期:沿海、内地的交流大使
解放后,在建国初期的那段艰苦岁月里,马**同志兢兢业业地为党和人民做了大量工作。他在我们**区当过副区长,在**区当过副区长。**年,为响应党中央支援西部建设的号召,马老向单位公开书面表态,要求去西部地区最困难、最艰苦的地方,帮助落后地区尽快发展、脱贫致富。在**年,党组织决定调马**同志去**工作,支援当地建设,马老在**一干就干到了离休。他先后担任**统战部民族宗教处处长、自治区伊斯兰教协会副主任兼秘书长、**自治区政协常委兼副秘书长之职。
文革十年,百废待兴。**年,马老出任**自治区驻**办事处主任,成为**、**两地经济、文化交流的“大使”。为了把沿海地区的先进生产力传入**,马老在**、**间两地奔波,帮助**建工厂、引进新技术。如今,马老引进的啤酒生产线,产品远销东南亚,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马老在**仍然非常关心当地的教育事业,为提高当地的教育水平,他一方面组织**教师到**任教,另一方面又把**教师送到**培训,他所做的一切,大大提高了**的教育水平,对沿海和内地的文化交流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离休后的日子:助学重教、关爱奉献的光辉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