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经济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这就要求我们要积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观点、新方法来指导工作,用创新的精神来推动工作。对于这些,自己也意识到了,也常在大会、小会
上经常讲要以市场经济的方法、改革的办法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问题,但由于自己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也是一边学习,一边实践,逐步积累提高,有时也还觉得工作稳妥一点,差错比较少。因而,用行政的办法解决问题的相对较多,用改革的办法、经济的办法、法律的办法解决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相对较少。有些问题虽然也想了许多办法,采取了很多措施,但效果不够明显。比如在一些主导产业基地面积落实上,主要为了支持企业发展壮大,采用行政手段的比较多,市场化运作少,一定程度上导致企业自身谋求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发挥的不够,企业与农户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不够紧密,一些基地落实年年成了“老大难”,干部群众也有意见。
三是全面深入地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还显得不够。不断深化县情熟悉,尤其深化对“三农”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熟悉,是一个熟悉自我、发展自我的问题,更是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重大问题。随着形势的变化,县情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三农”工作的思路也应及时作出相应的调整。近年来,自己始终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督促乡镇、部门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拓宽农业发展的空间,不断寻求新的经济增长点,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具体工作中,就农业抓农业、就农村抓农村和城区抓工业、农村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定势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而对如何按照城乡统筹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以抓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以规划城市的力度规划建设农村、以企业化的思路推进农业产业化、以减少农民的办法富裕农民,研究的还不深不透,虽然平时也有所考虑,并采取了一些措施,作了一些工作,但效果还不明显。这些在很大程度上也说明,自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得还不够。
四是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还显得不够。能不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衡量一名党员是否合格的根本标尺。多年来,自己以实际行动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践行了党的宗旨。但从做好党和人民群众事业的更高要求来衡量,也还存在一些不足,尤其是没完全做到对党负责和对人民负责的高度统一。有时较多地强调了某些工作的重要性,而对群众利益重视地不够,较多地强调搞突击完成某一阶段的紧急任务,而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承受能力考虑不够;有时较多地强调对群众负责而对上级的指示、决策和安排部署贯彻的不够果断、彻底。这些都说明自己的群众观念还不够强。
三、整改措施及今后努力的方面
1、抓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要坚持把学习作为增强党性、提高本领、做好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树立和培养良好的学习动机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持之以恒地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和政策水平;学习市场经济、法律、金融、农业和农村经济治理等知识,不断更新知识、拓宽知识面,提高按照市场经济规律把握大局,驾驭全局,科学决策的能力。在学习中,要努力做到把理论学习与党性修养结合起来,与改造主观世界结合起来,与做好分管工作结合起来,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观点,碰到任何问题非凡是事关改革、发展和稳定的重大问题,都能从政治的、全局的高度分析判定形势,熟悉和处理问题;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社会主义信念,坚持党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的有机统一,在政治上始终同党中心和县委保持高度一致,时刻保持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