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将此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认真落实。要将是否关心老党,能否有效解决困难党员生产生活问题,作为衡量各党支部建设和支部领导工作实绩的一项重要内容,督促各党支部切实做好扶贫帮困工作。
2、加强医疗服务,关注卫生条件。在老党员中,由于年老体弱,因病致祸致贫的问题相当突出,需引起高度注意。首先要加强医疗服务,鼓励医疗机构下乡义诊,关注老党员生体健康,以免他们因经济问题延误治疗,将小病拖成大病。基层医疗机构要尽可能地提供平价药品。其次要关注农村卫生条件。据调查,渡口居民主要饮用水源——西湖,因放肥养鱼,,水质遭到严重破坏,饮用后对人体的内分泌、消化系统等有着严重的损害,这对抵抗力较弱的老年人的健康无疑有着巨大影响。防重于治,卫生条件如不改善,对他们的穷困只会雪上加霜,陷入越穷越病,越病越穷的恶性循环。再次要做好卫生保健知识的宣传,培养良好卫生习惯。在农村,许多老人还有喝生水的习惯,有的老人为了节俭,甚至吃隔夜饭菜,人与动物的接触也缺乏心要的防护,这些都严重严重危害着人体的健康。最后还要抓好农机安全生产问题,加强农机安全管理,加大农业安全生产宣传力度。
3、提高子女赡养能力,宏扬中华传统美德。当前,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并不完善,家庭养老仍是解决老年人生活问题的主要途径,这也是中国传统美德的生要体现。然面在调查中发现大多农村老党员的子女对老人的赡养有心无力,所以帮助他们的子女脱贫致富才是解决老党员生活困难的根本。一是要加强对老党史子女们的思想教育。老党员的思想境界大多较高,不愿为党和政府添麻烦,但他们子女因父母曾为国家做过贡献,多少存在着“等、靠、要”的思想,所以首先要帮他们克服思想上的贫穷,鼓励他们勇于创新,敢闯敢干,通过现身说法,现场观摩等方法,激发他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强烈愿望。二是要加强科技培训,对生活困难的老党员的子女优先培训,免费培训,增加农业科技含量,提高土地经营效益,有效解决以农业种植收入为主的生活困难者的贫困问题。三是加强资金和项目扶持,对生活困难的老党员的子女要优先扶持,上级党组织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的资金和项目,定点扶持一部分困难老党员的子女,做到扶持一批、脱贫一批。四是加强敬老、爱老的道德教育,要让老党员的子女真正关心孝敬自己的老人,切实做好对老人的赡养工作。
4、开展农村养老基地的建设,积累养老基金。辽宁省阜新县为解决贫困老年人实际问题,从1995年开始进行农村养老基地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现在已初现规模,为农村老龄事业发展发挥了极大的作用。如该县旧庙镇建立养老基地1660亩,其中耕地1310亩,成林240亩,幼林110亩。1999年养老基金11,206元,解决特困老年人疾病、生产、生活等问题45户,老年人51人。该县东梁镇东五道桥子村,建立养老基地210亩,每年收承包费8000余元,主要用于为特困老人发生活补贴,保障老人们的生活。阜新县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伸手向国家、政府要补贴只能是杯水车薪,通过基地不仅能解决补贴资金问题,还可以进一步发挥老党员在基地建设中的模范带头做用,带动全村老年事业的发展。
5、充分发挥民政等职能部门的作用,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据了解,去年年底,市组织部在2004年年底对50岁以上的特困党员摸底,渡口镇共有55名特困党员,然而据镇政府反映,至今为止无一人得到补贴,也未见相关优抚政策出台。所以民政等职能部门要在专题调研、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一些具体关爱措施,并及时落实。此外,各级党委要定期不定期开展送温暖活动,尤其是中秋、春节等重大节日时,要体现出组织的关心。另外,要建立重病党员、去世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