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环境和人文环境。江苏昆山市注重抓好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硬环境突出营造实施土地税费减免,软环境提倡树立形象,形成人人都是投资环境的良好氛围。2005年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引进外资项目1259个,总引资额高达154亿美元,其中: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就达391个。
(二)积极开发工业园区建设,打造产业集群航空母舰
沪、苏、浙在增强产业集聚加快园区建设方面探索出了一条“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开发、高水平运作”的成功发展模式。一是园区高起点规划,规模效益显著,经济增长势头强劲。苏州工业园区坚持走经济国际化和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园区建设10几年来,一直保持着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年均增幅40%以上,累计向国家、省市缴纳各类税收250亿元,创造就业岗位31万个。2005年园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580.7亿元,比开发初期增长50倍;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1.5亿,增长200倍,进出口总额达到405亿美元。二是园区高标准建设,构筑了集群化发展优势。上海奉贤区为了形成优势产业的集群化发展,构建了上海工业综合开发区a区和b区、上海市化学工业区奉贤分区、上海海港综合经济开发区四大经济板块。2005年仅园区实现总产值就占全区工农业总产值790亿元的50%以上。三是园区高效益开发,提高了区域经济总量。江苏省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35.9亿元,占昆山市生产总值730亿元的73.4%。四是园区建设高水平运作,实现了质量和效益同步增长。浙江萧山经济开发区200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00多亿元,实现财政收入63亿元。
(三)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促进企业上规模上档次
沪、苏、浙之所以规模企业发展迅速,一个重要的原因是通过招商引资增强了企业的规模效益。一是创新理念、注重实效。苏州工业园区在招商引资方面积极创新招商理念,更加注重提高项目的质量和成效,重点引进税源型项目、研发型项目、高科技项目。园区累计实际利用外资101.8亿美元,注册内资金760亿元,形成了内资外资双轮驱动的发展格局。从招商引资地区结构上来看:来自欧美的项目占49%,日韩占18%,新加坡占6%,港澳占22%。二是招强商、引巨资。苏州工业园区把招商引资的重点延伸到世界500强企业,园区有53家世界500强企业在园区内投资85个大型项目。昆山经济技术开发区有来自欧美、日韩、港台等国家和地区的20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于经济开发区。三是改进方式,招商选资。随着经济开发区规模、质量的不断提升,落户企业的门槛也不断提高。上海奉贤区工业综合开发区由开发初期被动招商变为目前招商选资,规定了3000万美元落户企业优先办理入驻园区审批手续。改进审批方式实行首问负责制、并联审批、一门办结。
(四)积极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升农村城镇化水平
在沪、苏、浙学习考察过程中使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江南农村经济发展变化巨大。往日贫穷落后的农村一跃成为经济发达、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强村富民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是做强主导产业、开拓新兴产业,走多元化发展之路。浙江萧山航民村地处风景秀丽的钱塘江南岸,全村占地仅2平方公里、344户、1076人,可耕土地800亩,山林200亩。1979年这个村以6万元农业积累开始创办工业企业,1997年组建了浙江航民集团,集团现有全资、控股、参股工商企业21家,拥有资产26亿,职工1.2万人,集团控股公司2004年成功上市。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