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经济、服务大局的根本保证。因此,要不断提升审计干部队伍的理论水平、政策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近年来,随着审计事业的发展,审计人才结构的多样性需求日益显现,这就要求一方面要着力加大审计人员各类专业知识的培训,改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培养复合型创新人才。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途径,优化审计机关的人才结构,同时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使审计人员的结构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从我县的实际看,采取了一些措施鼓励一线审计人员到大中专院校深造,鼓励参与职称考评,逐步优化审计干部的知识结构,但与审计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有差距。在队伍建设中队伍作风建设尤为重要,审计干部队伍要培养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风貌。创造宽松舒适、勤政廉政的工作氛围,建立完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发挥审计人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树立审计干部的良好形象。
(三)抓党风廉政建设
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是关系审计机关形象的一个不容忽视的方面,是改善经济发展环境,促进审计监督优质文明服务的前提,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必须抓好、抓实、抓出成效。我支部把党风廉政建设纳入重要的议事日程,按照我县争创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县的要求,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精心布置,狠抓落实。一是建立审计机关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对领导班子和个人、审计组长的廉政建设责任制作出了具体规定,并层层签订责任书,树立共同抓廉政建设的责任意识。二是审计机关工作人员的廉洁自律的规定,对个人的廉政行为作出了具体规定,做到言之有据,言之有理。三是审计组执行廉政纪律制度,对审计人员在接受准备和完成任务时,分别作出廉政承诺,对执行廉政纪律的情况进行了规范。四是定期召开情况分析会,对审计机关执行各项制度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从小事抓起,找准薄弱环节,把容易出现的不良现象解决在萌芽状态。五是县第三纪工委与我支部建立联系制度,开展对审计人员进行廉政培训,建立审计人员廉政档案。营造“廉洁从审,秉公执法”的良好环境。
(四)抓精神文明建设
审计机关的精神文明建设应从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抓起,以提高审计干部文明素养为重点,进一步深化审计精神文明创建工作。我支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充分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坚持以人为本,以“人、法、技”建设为重点,以提高审计干部文明素养、树立良好审计形象为目标,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取得实效,现已创建为县级文明单位,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正在有序进行。当前审计精神文明建设发生了根本转变,对我们提出更高要求。一是要继续坚持以人为本,用科学的理论武装人,用先进典型引导人,用反面典型警示人,用良好环境塑造人,用党纪政纪教育人,为审计事业新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二是要紧紧围绕审计工作开展文明创建,将创建活动贯穿到审计工作的全部过程,落实到提高审计质量和工作效率、出色完成好审计工作任务等各项具体工作目标上;三是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工作机制,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和文明单位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成立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纳入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轨道。
(五)抓信息化和基础设施建设
加强信息化建设,既是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审计人员少与工作任务重矛盾的有效途径,也是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审计人员清醒的认识到,审计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审计人员不掌握计算机技术就将失去审计资格,审计机关领导干部不了解信息技术就将失去指挥资格。我支部按照上级审计机关的要求,一手抓规章制度的完善,审计软件的应用,安排人员参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