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用工管理办法》、《城镇自由职业人员社会保险实施办法》、《关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试行办法》等政策,努力实现“四取消四建立”,即:取消城镇劳动力和农村劳动力就业条件的区别,建立统一的就业制度;取消城镇劳动力与农村劳动力就业区域的限制,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就业机制;取消“临时工”、“农民工”身份界限,建立规范的劳动合同制度,在劳动用工、工资分配、社会保障等方面一视同仁;逐步取消户籍管理制度对就业的限制,建立劳动者凭技能和本领就业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使进城务工农民在子女入托、求学等方面与城镇居民享受同等待遇,鼓励有一定技能与投资能力的农村劳动力向市区、园区和中心镇转移。同时规定,凡参加“两转三学”培训的学员,持《学员卡》进入劳动力市场择业的,实行“三免费”,即:免费进行职业技能鉴定;免费接受职业指导和办理就业手续;外出务工的,免费办理相关手续。目前,该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已逐步形成领域多元化、形式多样化、机制市场化的格局。为实现充分就业、生活富足、社会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
二、经验和体会
考察团一行对胶东五县市立足国际大市场,提升产业化水平,实施农业标准化的经验颇感兴趣,一致认为,这种高起点、高标准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正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一)解放思想是做好“三农”工作的关键。认识是行动的先导,思想的解放程度决定着经济发展的快慢。胶东五县市把解放思想作为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来抓,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跳出农业看农业,跳出农业抓农业”,立足国内、国际市场,高起点规划,大手笔运作。坚持全省、全国争位次,国内、国际抢市场,积极跑部进省,抢信息,要项目,争资金,借外力,促内力,占先机,勇做“领头羊”。莱阳市紧紧围绕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出口龙头企业,积极抢占国内市场和日本、韩国、东南亚、欧美等国际市场的目标,不断加快跑
引领者,成为世界蔬菜产业大集团、大公司争夺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二)农业标准化是提升产业化水平的强力支撑。潍坊和烟台两市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实践已充分证明,只有建立与国际通行标准接轨的标准化生产体系,实行“公司基地(农场或合作组织)农户”的新型生产经营模式,才能有效地提升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产品质量,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安丘、莱阳两市的农业龙头企业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按照国际惯例和通用标准,不断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