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苦、努力奋斗的精神和扎实的工作作风。如果没有这些精神,要想成就一番事业,想把平阴的经济发展上去,可能性根本就没有。所以,这是领导干部发展一方经济、造福一方百姓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三、通过学习浙江经验,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市场意识和发展意识
温州人的市场意识特别强。文革期间,北方“割资本主义尾巴”,把集市都取消了,但在温州市场上,除了国民党的“青天白日旗”和日本的国旗不卖,几乎什么商品都卖。在那样的形势下,温州人能做到这种程度,充分体现出他们有着较强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和冒险精神。所以,改革开放后温州人抓住了机遇,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年小平同志南巡,整个江浙抓住了小平南巡讲话的机遇。现在,他们又抓住了重要战略机遇期不断加快发展,提升产业档次。过去大会小会上我不断地讲,经济发展都有机遇,抓住了机遇,经济发展的速度就快一些;抓不住机遇,速度不但不会加快甚至会倒退。因为,市场经济的发展如同百舸争流,不进则退。对我们来讲,现在就面临着很大的历史机遇。南方,特别是长江三角洲、江浙一带,产业、资本的大量转移,是我们加快发展的难得机遇。国家实施宏观调控政策也是机遇。去年我就讲到了,不要“别人生病,我们吃药”,别的地方经济热,我们的经济不热,只要有资源、有市场,就要加快发展。这些都是大的机遇。
四、通过学习浙江经验,进一步加大创新投资环境的力度
从这四个市(区)经济发展的过程和成效来看,他们都很重视投资环境。温州,在本地区市场经济的发展初期实行的是“无为而治”。在“左倾”思想严重的时候,在谈“资”色变的时候,政府对老百姓发展民营经济不予干预。在当时那样的大环境下,政府的不干预就是对老百姓发展私营经济最大的支持。奉化,外商来投资,有五六个部门到外资企业集中现场办公,有什么问题,当场提出,当场解决。否则的话,外商今天找这个部门,明天找那个部门,时间链条会有多长,那又会有什么效率!这就是个投资环境的问题。萧山,更重视环境,在改制期间,上级不说,下级也不说,都默认这样来操作,默认就是一个好的环境。投资环境,既有硬环境,又有软环境。软环境包括政府的服务、政策、人文素质等。应当说,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平阴在政府的服务上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距离企业家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就政策环境来看,无论是与平阴的周边县区,还是南方相比,我们的政策环境还是不错的,比如我们实行了园区“零地价”政策。但是,在人文素质上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萧山,家长教育孩子要向“老板”看齐,以富为荣,要当老板。但是在我们平阴,这个差距还是很大的,“红眼病”还是很严重的。如果投资环境不好,投资者失去的是财富,老百姓失去的是机会和希望。这个理念一定要树立起来。要树立“先投资者之忧而忧,后投资者之乐而乐”的理念,要教育我们的老百姓树立“企业发展我发展,我与企业共发展”的理念。现在我们的一些企业合同签订的时间不短了,但在这个地区就是落不下,什么原因?有领导干部工作不扎实的原因,也有老百姓观念、理念落后的原因。由于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做得不够,老百姓的仇富心理在中国特别是在北方,表现得比西方发达国家突出得多。欧洲国家,比如英国,最富人和最穷人两个阶层初级的收入差距有一百几十倍,通过税收政策的调整,最终只差四倍。我们在经济发展的初级阶段,在资本积累的原始阶段,要做到这些很困难,因为没有动力。要想有动力,就要有收入的差距。但在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收入差距还这么大就不行了,现在提出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解决这些问题。
五、通过学习浙江经验,进一步抓好骨干企业、招商引资、民营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