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找到一种最好的、适合任何一种情况的激励措施。随着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企业的战略目标和员工的需求也不断变化着,因此,激励手段必须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而改变。这种激励手段的变化实际上就是企业改革。中国近二十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历程同时也是激励机制演进的历史。从承包制、计件工资、年薪制,到最新的“股票期权”,运用的目的无不是为了员工激励。可以说企业改革与员工激励息息相关。因此国有企业一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国有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激发员工的潜力和工作热情,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保证国有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9
参考文献
[1][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建敏等译.《组织行为学》,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年:12-15。
[2][美]加里·德斯勒著,刘昕等译.《人力资源管理》,第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216-218。
[3]傅永刚.《如何激励员工》,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0年:28-29。
[4]陈坤.《哈佛人才管理学》,第2版,北京:中国三峡出版社,2000年:39-41。
[5]陈天祥.《人力资源管理》,第2版,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09年:121-126。
[6][美]迈克尔·波特著,陈小悦译.《竞争优势》,北京:华夏出版社,1997年:45-46。
[7]孙彤.《组织行为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87-89。
[8][美]斯蒂芬·p罗宾斯著,孙健敏等译.《管理学》,第7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96-98。
[9]董克用,叶向峰.《人力资源管理概论》,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123-125。
[10]付亚和,许玉林.《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第3版,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55-58。
[11]文跃然.《薪酬管理原理》,第2版,上海
[12][美]劳埃德·拜厄斯,莱斯利·鲁著,李业昆译.《人力资源管理》,第7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9年:301-302。
[13]罗珉.《现代管理学》,第2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2年:103-109。
[14]蒋明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第3版,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112-113。
[15][美]达夫·尤里奇著,柏满迎等译.《ge“群策群力”的企业文化》,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3年:156-258。
10
《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欢迎阅读国有企业员工激励机制研究。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