抉择。
公共政策执行是将纸面的、观念形态的政策内容转化为现实效果,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过程。政策执行是依据法定授权实施方案的执法行为,首先要依法行事。政策执行又是具体的行政行为,无疑要公道、讲理。同时,政策执行面对的是活生生的人,还要讲情、讲人道,要做深入细致的说服、教育和宣传工作。所以,有效的政策执行,既要依法行事,又要有情操作。政策执行无疑要贯穿效率效益原则,更要贯彻公平和回应原则。政策对象一般是广大民众,他们是否理解、接受和服从,决定该政策能否顺利实施,也决定该政策效果能否充分实现。换言之,政策执行是否及时准确地回应政策对象的要求,是否公平、公正地协调和分配政策利益,是否始终以社会福利和公共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政策顺利执行的关键,也是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关键。
通过对公共政策有效性的考察,我们发现,执政能力和公共政策有效性之间在指导思想、总体目标、基本内容和评价标准等方面都是基本相通的。从公共政策视角研究提高执政能力问题,实际上就是研究提高党和政府制定和实施政策的有效性,就是提高公共政策的质量和水平。
从指导思想上看,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领导机制和工作机制是执政能力的重点,而其核心是公共政策的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领导决策机制是否科学、合理、规范,工作执行机制是否公平、有效、适当,直接制约和影响执政能力与执政成效。
在提高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上,就是做到“四个成为”,即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成为做到“三个代表”、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为公、为民”体现了政策的公平性和回应性;科学、民主、依法执政代表的是公共政策的科学性、合理性和适当性;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反映了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可行性、充分性等原则要求。公共政策的根本原则是要增进效率、效益,增加社会福利、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和公正,与“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社会和谐、人民幸福”的执政能力建设总体目标完全一致。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不断提高“五种能力”,即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发展民主政治的能力、建设先进文化的能力、构建和谐社会的能力、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这五种能力,与公共政策根本原则和有效性标准是一致的。特别是其中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和构建和谐社会三种能力,更是与科学、合理、公平、有效的公共政策有效性原则完全相通。关于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更是直接提出了“改革和完善决策机制,推进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并“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的要求,这实际上就是公共政策的决策原则的根本要求,也是公共政策有效性的基础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