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台小学考入**一中、
八中,奖励语、数教师各3000元的激励机制,去年一、二小考入一中、八中共31人,较前几年可谓翻天覆地的变化。
五是基本完成十件实事。年初安排的涉及全镇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十件实事基本完成。
在一年的工作中,我们有这些体会:一是加强党委班子和党支部自身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决策水平,是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前提;二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理清思路,集中精力议大事、谋发展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害;三是立足镇情,抓住城镇开发这一主要矛盾,拉动经济增长,实现财政增收、农民增收是践行“三个代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四是千方百计争项目,跑资金,保投入是促进跨越发展的保障。
二、“十一五”开局工作思路及打算
二00六年是全面实现“十一五”目标的第一年,力争开好头、起好步,预计完成生产总值1.99亿元、增长30。财政收入完成1086万元,增长20。居民可支配收入达8940元,增长20。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715元,增长15。人口自增率控制在8‰以内。着力抓好五项工作:
(一)、提升城市化水平,强力拉动经济增长。一是继续抓好普天大道、体育场、云盘路改造及65#国道等项目建设。二是加快城东新区建设。重点抓好“三新两旧”五条路建设,即畜牧局到石灰窑、车站到石灰窑、普天大道到杨成喜大修厂、320新线到普天大道,南环路至新320线,以普天大道为中心,其余四条路为骨架,建设一个东城区。三是搞好老城区的综合治理工作,巩固“三个秩序”整治成果,加大绿化、美化、亮化、净化工作力度,把老城区装扮得舒适漂亮。启动县城污水处理厂、垃圾填埋场建设,建成殡仪馆,实施殡葬一体化,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完成城四面坟堂绿化工作。
(二)、立足村情,促进四村经济发展。壮大“一村一品、一组一特”的经济模式,按“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拉伸产业链,增加农副产品的附加值,实现农民增收。
(三)、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扶持和引导企业健康发展。采取“一站式”方式,帮助企业解决用工、用地、水、电、路等方面的困难,发展壮大非公经济。启动高速路沿线经济带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饮食服务业,建设黔滇线中点站经济模式,建立连接网和中转站。
(四)、加快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实施好大湾村一、二组的小康村建设。完成野毛箐50户的地质灾难移民搬迁。巩固城四面退耕还林成果;完成合作医疗工作,做好失地农户的安抚,扶持好困难群众。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继续做好安全、计生、民政、教育等各项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全面发展。
(五)、坚持干部理论学习制度,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巩固“先教”活动成果,开展好第三批“先教”活动,加强全镇党员干部的教育治理,强化团结,改变作风,改进方法,提高工作效率,为完成各项任务提供组织保障。
《某镇在县九届七次全委会议上的交流发言
材料》,欢迎阅读某镇在县九届七次全委会议上的交流发言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