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发展第二通道。学员学习期间,将接受了一年系统学习培训、实践锻炼并符合条件的学员发展为预备党员,再经过一年预备期考验,合格的转为正式党员,毕业后组织关系转回所在村党支部。
再次抓好培养农村后备干部工作。成绩合格并表现突出的学员,毕业后,通过街道党工委,作为村两委会后备干部,到本村挂职锻炼,协助两委会工作。对其中表现突出的青年,街道党工委将给压担子,加强指导,大力宣传,树立他们在群众中的威信。在两委会换届时,促使他们参加竞选村职,与其他候选人平等竞争,接受村民的选择,通过竞选成为进入权力层的农村骨干。
街道党校首届农村后备干部培训班79名学员,平均年龄28.6岁,其中党员12名,大专文化程度4人,高中文化程度45人。两年来,发展党员50名,非凡是在第六届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中,5名学员进入村委会,其中1名主任,1名副主任,3名委员,另又6名进入村级妇联、共青团和村民小组等各种组织,首届学员整体素质明显提高。
三、以换届选举为契机,严格程序,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是农村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源动力,关系着农村各项事业的协调发展,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民主意愿。搞的好,一些能干事、想干事,有公信力的人才就能脱颖而出,走上农村政治舞台。否则,就会阻碍农村经济发展,损害群众利益和集体利益,影响农村稳定。
工作中我们发现,一些长期积累的历史遗留问题,财务治理、干部作风等热点问题,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焦点问题,都在换届选举前夕集中爆发。这一显性特征和一些借事闹人的隐性特征,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难题。既不能回避,也不能急于求成,走向极端,从而催生了我们的所有工作都必须具备前瞻性、预见性,必须把“活血化瘀”、制度建设、综合教育等基础工作作为先导性工作来抓。早在2003年,我们就将解决各村历史遗留问题作为一项中心工作,提出政府主导,群策群力,解决带有普遍性遗留问题的理念,集中7个月时间,克服一切困难,想尽一切办法,筹资300余万元,解决了全办20个村涉及宅基地、土地承包、村组帐务等三大类30多个长期遗留,甚至遗留十几年的问题,并通过依法按时换届,发挥村委会新人的主观能动性来解决遗留问题,政府的公信力、亲和力进一步增强。实践证实,这种做法,既确保了换届选举工作如期进行,又打破了部分群众要求先解决好问题再进行换届的传统观念,同时,树立了新任村干部的形象,群众的支持率、满足率明显提高。
在往届选举中,村民选举委员会成员素质参差不齐,组织不力和因选举程序不统一、不规范、不严密,影响换届顺利进行。我们将强化组织领导作为突破口,从根本上理顺关系,强化党对村委会换届工作的领导,规范程序。一方面,发挥村级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成立以各村支部书记为组长,委员为成员的换届选举工作领导小组,加强选举知识培训,组织领导村民选举委员会依法实施换届工作,全程监督,及时妥善处理选举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另一方面,从规范选举程序入手,抓住每个环节,抓好每个细节,出台《关于村民委员会换届选举办法(模拟稿)》、《换届选举指导程序》,对选举程序中的选民登记、选票印制、票箱设定、公告格式、选举结果报告单填写以及投票、唱票、记票等细节都作了明确进行了规定,统一口径。办事处统一刻制三枚换届选举专用随形章,选用7种不同颜色的选票专用纸,由办事处在各村投票选举前随机选用纸张和印章,做到选票在发票前严格保密,从而确保了没有因程序问题影响换届,效果明显。
由于农村规范化、民主化治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