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要想让孩子具备尊重他人、谦虚礼让、公平竞赛等良好品格,必须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长期培养,从点滴作起,把生活中的一切言行都看作是教育手段,展示积极的一面,给孩子以潜移默化的影响,陶冶孩子的情操。俗话说:天下无不是的孩子,只有不是的老师。“数子十过,不如奖子一功”,在对待孩子思想品德的教育上,要注重方法的适用,力争做到“四多四少”:
①多积极引导,少强行干预
充分尊重孩子,尊重是教育的前提,是衍生爱心的泉源。当学生面临选择时,要让孩子自己作出判定,而不是以家长的权威横加干预、告诉结果,逐步让孩子相信自己培养敢做敢为的心理特征。
②多鼓励表扬,少批评指责
闻名作家费尔德曼《给成功的孩子们》一书中,说出了这么一段发人深思的肺腑之言:“作为家长,你是孩子生活中最为强大的力量,你可以通过给孩子鼓励,并对他们取得的每一点成绩给予鼓励和赞赏,来让孩子振作精神,勇于创新。你不必总是对孩子的每种做法表示赞同,但你应当让他们时刻都坚信:
你是他们坚定的支持者。”让孩子体验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功,哪怕是失败,从而自觉地形成独立的意识。当然,表扬中也要注重方式,应该多精神的、少物质的,尽量不要用钱去贿赂孩子。如今,有的家长会在孩子取得高分时给50元或上百元的奖励,可能会取得一些效果,但是提醒家长注重,此刻你所培养的不是孩子的进取精神,学习态度,而是让孩子的自我教育目标蜕变为50元钱,这是一种教育的短视行为。究竟,让孩子兴奋的是50元,而不是你对他成绩的认可。
③多说服劝戒,少训斥打骂
面对孩子的失败,甚至破坏,我们不要简单地打骂、训斥。试想,假如有人拿枪威胁你去做一件事,你可能会做,但一旦放下枪,可能你的第一反应肯定是反击,而不是顺从。因此,只要孩子所做的不是毫无意义的破坏,它所造成的损失就远远低于他们在探索未知事件中所学到的东西,千万不要采取简单的态度去对待。
④多理解关爱,少偏听偏信
理解是走进学生精神世界的钥匙。我们应提倡“蹲下身子看学生”,“用孩子的眼光看孩子的世界”,让他们在具体的事件中学会关心他人,学会理解。这样一来,才能避免独生子轻易形成的以“自我为中心”的通病,在生活中学会同他人交往、合作,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
2、溺爱与智爱的问题
“一切让给孩子,一切为了孩子”,在传统观念中,这无疑是出色的好父母;但在现代教育理念中,这却是父母所能送给孩子的最可怕的礼物。有位成功的父亲曾这告诫人们:“爱他,就不要抱他”。为人父母,我们有责任让孩子懂得,一个人走向社会最终要靠自己,靠自立和自强,要对自己负责;为人父母,我们也有责任让孩子懂得,父母、孩子、和他人之间是独立的,人与人之间在追求事业时、在享受人生时、在给予和接受爱的时候都是独立的。父母完全可以通过自身事业的成功和生活的幸福,来告诉孩子:什么是真正的爱。不要围着孩子转,千方百计地满足孩子欲望。做父母的其实不必做到“忘我”:
①敢于对孩子说“不”,建立起家长的威信,家中必须有一个拿主意的人。
②敢于给孩子一些挫折,我们想让孩子一帆风顺,但是生活究竟是现实的,“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不是吗?
③敢于放手让孩子做事,不要一味包办,一味求全,百依百顺。
3、行为习惯养成问题
(1)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意义
俗话说:“习惯成自然”,每个人的成功与失败无不渗透着习惯的影子!当前书市畅销书中有这么一本书《成功是一种习惯》,这本书中用简练而富有哲理的语言及大量详实的事例充分说明了习惯对于成功,对于培养高素质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