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领导、同志们:
按照安排,我就农业部门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职能作用,谈以下几点意见。
2008年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我们严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围绕一个主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突出一个中心(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优势产业水平(粮食、畜牧业、蔬菜和特色产业),建设八大体系,办好十件实事。围绕这一总体思路,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转变农业增长方式。生产要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是关键。2008年,我们将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一战略目标,以解决“三农”问题为突破点,下功夫抓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1、稳粮。全面百度搜索新灵山写作资源,免费文章任你看贯彻落实中、省对种粮农户各项补贴政策,依靠政策充分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全力抓好小麦、玉米生产,主推高产优质品种。继续抓好玉米增收工程,大力推广地膜栽培技术。认真开展好百村万户玉米高产示范竞赛活动,当前重点抓好12.85万亩麦油田间管理,和14万亩地膜玉米备耕工作。确保今年粮食总产达到9.5万吨。2、兴牧。把畜牧业生产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调整优化农业内部结构的一件大事来抓,全力推进正大标准化养猪模式,实现养殖生产方式的转变,抓住我县被省上确定为秦川牛基地县、肉羊基地县、优质牧草基地县、果园养猪基地县的良好机遇,扎实开展“万人帮扶”活动,积极发展养殖小区、养殖大户、养殖大村,加快良种推广,组织畜牧技术人员经常深入圈舍,面对面指导农民科学饲养,节本增效,预防动物疫病,以“一瘟二疫五病”为重点,着力抓好口蹄疫、高致性禽流感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力争全年大家畜存栏达到5.87万头,猪10.23头,羊7万只,家禽产量达到75.4万只,肉类总产达到12800吨,禽蛋总产达到6330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910元。3、上菜。薯类(马铃薯、红薯)不仅是重要的粮食作物,而且是基本的蔬菜作物,具有粮菜双重性。去冬今春市场价格稳定中有升,已成为山区半山区农民收入的骨干产业,以淀粉加工为主的产业开发前景也十分广阔。我们要充分发挥地域、自然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大棚菜生产及薯类产品生产,宜菜则菜,宜薯则薯,加快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步伐,使之形成产业优势。4、增特。按照“一村一品”、“一乡一业”的发展模式,突出发展特色,挖掘资源潜力,发挥传统优势,依靠群众基础,大力发展药、菌、烟、花椒、辣椒等特色高效农业产业,集中连片发展,迅速促进,做大规模,促进农民增收。进一步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二 、抓好农业科技培训,不断提高农民素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因此2008年我们将围绕实施 “绿色证书工程” 、“阳光工程”,和按照农民科技培训“四个一”的要求,即(“一张培训卡、一张明白纸、一本技术手册,一张光盘),通过“三大板块”,着力抓好农民科技培训工作。一是大力实施“541”工程 ,开展农民科技培训工作。即新农村建设带头人队伍、农民技术员队伍、农民经纪人队伍、农民企业家队伍和能工巧匠队伍等五支队伍。重点抓好“四个一”工程。即每村有1个农民培训学校,每户农民有1人获得绿色证书,每村有1个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每10户有1个小老板。力争2008年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