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围,推倒了干群'隔心墙',架起了干群'连心桥',融洽了党群干群关系。林改解决了大量的山林纠纷等历史遗留问题。据统计,在林改中各级共调处山林纠纷24673起。20*年*市林业行政案件比上年下降50.2%。各地乡村形成了睦邻友好、和谐文明的良好氛围。
第五,政府职能进一步得到转变。林改后,试点地区林业行政事业经费全部纳入了财政预算,彻底改变了林业部门长期以来靠规费供养的历史,林业部门的执政理念和服务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职责进一步明确,履职的方式进一步优化,执法、管理、服务三大职能进一步加强。目前,全省试点地区通过建立新型林业合作经济组织和经营实体、县级林业服务中心、林业行业协会、产权交易中心等中介机构,为林农提供方便、高效、优质的服务。来源于:
二、*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其建议
尽管我省林改成效显著,但在调查中也发现改革中的一些困难和问题正在凸显出来,需要加大力度予以妥善解决。
(一)工作经费严重不足。由于大部分林区县财政困难,政府对林业投入有限,林业基层机构经费本身就严重不足,加上林改的工作量非常大,仅主体改革的外业勘测(聘请技术人员、踏界划定四至、勾图等)、内业整理(附图附表绘制、公示、登记台帐、签订承包合同)、林权纠纷调处、档案管理、培训(对林改工作人员、技术人员、乡村干部、村组林改工作小组、农民的政策和技术培训)等就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基层政府和部门普遍感到经济压力极大。经测算,每亩林地需要林改工作经费2.5元,全省共需林改工作经费4.83亿元。中央以1999年国家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数据为依据,我省有林地面积1.67亿亩。中央财政按每亩1元的补助标准,已安排我省林改工作经费1.67亿元。但由于退耕还林等原因,全省现实有林地面积1.93亿亩,这样还有2600万元的工作经费缺口。同时,按照中央的要求和参照外省的做法,按每亩1元的标准由省里予以配套(1:1配套)林改工作经费1.93亿元。两项合计共需林改工作经费2.02亿元。20*年省财政已补助试点单位1700万元。建议由省财政厅补齐林改工作经费1.76亿元。其余0.97亿元资金缺口,由市(州)、县(市、区)财政自筹解决。
(二)林改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由于进行林业行政体制改革和规范林业税费征收,使得各级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特别是重点林区,影响更为明显。一是林业行政事业人员经费和公务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后,市(州)、县(市、区)财政支出增加;二是育林基金计费基价降低标准后,市(州)、县(市、区)财政收入减少;三是规范税费征收减少税收(增值税、所得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等)后,市(州)、县(市、区)财政收入减少;四是取缔所有违法违规的涉林收费项目,特别是取消县、乡、村自行收费项目后,县(市、区)、乡镇、村级财政收入减少。为巩固林改成果,帮助市(州)、县(市、区)分担因林改而带来的财政压力,保证基层组织正常运转,建议省里参照农村税费改革的做法,研究出台我省林改专项财政转移支付政策,对林业依赖性较大的林区市(州)、县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