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本次工作情况是:还权于民,紧紧抓住“明晰产权”这个基础工作不放松。放活经营,紧紧抓住“完善林业分类经营”这个前提条件不放松。规范流转,紧紧抓住“打造流转平台”这个关健措施不放松。保障收益,紧紧抓住“规范税费征收”这个重点环节不放松。转变政府职能,紧紧抓住“林业体制改革”这个难点问题不放松。关于对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中需要关注和解决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及其建议有:工作经费严重不足,林改后地方财政收支矛盾加大,林业投融资渠道仍不畅通,生态补偿机制不健全,林业保险机制缺乏,林业发展后劲仍显不足。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力推进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前段时间我就全省先期开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工作的试点地区的林改情况,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调查研究,以供全省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参考借鉴。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情况
20*年4月,我省在*全市及*市、*县、*县共16个县市区开展了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探索与实践,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16个试点县市区的林改工作已经省级检查验收合格,林改工作已进入主体改革扫尾和配套改革全面深化阶段。调查发现,我省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工作具有五个显著特点。
(一)还权于民,紧紧抓住“明晰产权”这个基础工作不放松
明晰产权,就是在坚持集体林地所有权不变的前提下,依法将林地承包经营权和林木所有权,通过家庭承包方式落实到本集体经济组织的农户,确立农民作为林地承包经营权人的主体地位。产权明晰后,及时核(换)发全国统一式样的林权证。明晰产权、勘界确权是这次林权制度改革最重要、最核心的基础性工作,政策性强、程序复杂,涉及林农的切身利益,如果操作不当,就可能引发新的矛盾和纠纷,直接影响到林改的成败。在工作中,试点地区一是既考虑现实又考虑历史,既考虑改革又考虑发展和稳定。对以前林地林木流转不规范、林地开发谁占谁有等历史遗留问题,本着尊重历史、尊重事实、依法依规的原则,妥善处理;对群众不理解、因历史遗留问题纠纷较多的地方,本着先易后难的原则,待条件成熟后再开展改革;对出现的各种山林纠纷,认真梳理、调处,逐步加以解决,为改革的顺利推进创造条件。二是既注意面上的政策范围,又扎实做好技术性基础工作。各地严格按照国家的政策法规,对确权发证的范围对象、现场勘界、合同签订、资料建档、发放权证等环节的工作程序和要求都作了详尽的规定。*市组织全市2000多名林业专业技术人员和5万多名乡村干部,进村入户,深入山头地块现场核实山林权属、面积,勘定四至界线,基本完成了'均山到户'的外业勘界任务。通过深入扎实的工作,不但确保了主体改革的进度,而且确保了主体改革不出差错,不留后患。到7月21日止,全省试点地区已完成产权明晰现场核实面积4129.17万亩,占任务的93.9%,产权明晰工作基本完成;发证林地面积1978.23万亩,占任务的44.99%,调处权属纠纷面积70.24万亩,占任务的32.86%。
[1] [2] [3] [4] [5] [6] [7] [8] [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