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动员全社会提供学习教育保障。全市政法系统开展“我为挽救未成年人捐一本书”活动共捐书2380册;市教育局免费提供了100套课桌椅和100套校服;市劳教所从有限行政经费中预借了20万元管理教育经费;省综治办林捷主任、市政府刘庆声副市长等领导分别亲自向中心捐款1000元,市司法局组织全局干部开展“为挽救失足少年献爱心捐款”活动,共捐款20000多元,积极为学员创造和改善学习教育环境条件。
四、用法理矫正行为,促学员守法自律。为解决学员守法自律意识普遍不强的难题,一是实施一守则两规范教育。让学员熟知中心的各类规范性制度要求,增强自我约束意识。二是实施法纪教育。组织学员有重点的学习《治安管理处罚法》、《刑法》、《禁毒法》等电视法规知识,强化电视意识。三是开展以案析理现身说教。结合学员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讲解,开展思想互动交流,组织曾经是失足少年的爱心人士朱先生进行现身说教,使学员在寓教于乐中明辨是非,认错悔过。四是实施心理矫治。与海口经济学院心理学康乔、李丽慧教授共同研究制定了一套问题少年心理矫治方案,逐个建立个体心理档案,结合问题少年心理特点,每周安排3个课时,连续8周进行团体心理辅导。邀请心理辅导专家传中、王海玲等老师每周进行个体心理辅导,并与省团委办的“12355”青少年心理咨询热线挂钩,为问题少年及其家长提供心理咨询服务。与省营养家协会共同组织“心理破冰”拓展训练,使学员通过亲身体验,重塑自我,全方位矫正不良行为。
五、用劳动锻造良习,让学员成长自立。为激励学员热爱劳动,养成良好习惯,提高生存能力,一是培育自理能力。按照准电视化的要求安排每周一天的队列训练,增强学员的身体素质和执行意识;从教叠被子、洗衣服、整理个人内务做起,坚持每日做到内务管理四个统一,四个定位,从行为举止上培养学员好的养成。二是组织习艺劳动。从海南艺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引进了制作手链的习艺技术,每周安排学员进行一定时间的习艺劳动,让他们学习一些必要的生活技能,培养用劳动创造价值意识,摒弃好逸恶劳、坐享其成等恶习,塑造健康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三是培育生存技能。海南花仙子美容学校爱心人士孙女士,专门指派2名具有丰富经验的美容美发师,到中心向学员免费传授美容美发技术,并承诺可为优秀学员提供就业岗位。省企业家协会也派人到中心为学员免费提供就业培训,努力让学员各有一技之长,能够自食其力。
六、用感恩净化心灵,引学员归入正途。利用“母亲节”契机,精心策划了“为母亲擦一把汗、送一杯水、洗一次脚、扇一阵凉、交一次心、献一句话、鞠一个躬”等专题系列感恩活动,集中组织学员热诚实在的为亲人进行一次感恩,令参加活动的所有母亲、爱心妈妈、志愿人士、媒体记文秘杂烩网者等无不动容,感慨万千。好几位学员妈妈含着热泪禁不住拉着教官们的手说“我的孩子自出生以来从没有为我做过这些,太感谢你们了,我的孩子交给你们我就放心了!”。同时中心开通了“亲情热线”、“教官热线”,由中心教官、辅导员定期与学员家长联系,开展面对面沟通互动教育;在学员中广泛开展“我在中心如何尽孝道”专题讨论,组织学员每人做一件孝敬父母的事,激励学员懂得感恩父母、感恩社会,自觉接受教育矫治,顺利回归家庭社会,勇于破解发展难题 开创特色法制教育。
七、用机制规范运作,保教育持续发展。中心建立了家长培训机制,定期组织学员家长和监护人进行培训,邀请教育专家传授教育孩子经验方法,推进家庭帮教科学化。建立了对学员在中心教育矫治情况的考核机制和评估机制,激励学员接受教育的积极性,提高教育矫治的科学性、实效性。协调市公安局、司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