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到农业生产当中,通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素质、提高科技贡献率、建立农民合作化组织、发展多种特色支柱产业等,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物质支撑、人才支撑、科技支撑、体系支撑和产业支撑,有效地促进了产业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在应对金融危机中,各级各部门依托“农事村办”平台,采取政府出资的方式免费培训返乡农民工,进一步提高了他们再就业和创业的能力。据统计,去年以来,财政安排不少于5万元的资金,专门用于返乡农村流动党员、农民工和企业待岗职工的岗位技能培训。
2、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推进了乡镇职能转变,改进了干部工作作风。“农事村办”把服务窗口下移至村,变“群众跑机关找干部办事”为“干部下村为群众服务”,变缓慢办事为及时办事,变暗箱操作为阳光操作,有效地克服了乡村办事拖拉、相互推诿、吃拿卡要的现象,实现了乡镇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转变。各级干部在为群众提供六大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了同群众的感情,工作作风明显改善。
3、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畅通了民情渠道,维护了社会稳定。“农事村办”工作人员通过贴心服务,在为群众办事的同时,加强了对民情的了解。尤其是我们在拓展“农事村办”法律服务中,通过开展“农情联解,民意直通”工作,认真登记好群众反映的有关问题,并给予认真的处理和答复,从而从感情上贴近了群众,思想上相互沟通,干部能较全面地掌握群众的真实意愿,及时地掌握一些带有苗头性的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早排查、早发现、早控制、早解决,确保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维护了社会稳定。
4、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加快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十个字”要求,结合“城乡互动、先锋同行”活动的开展,认真引导农村基层党组织开展结对共建活动,并通过整合党组织各方面的力量,扎实开展六大服务活动,切实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农民合作化组织,实现产业合作化,推进农村生产发展,促进农民增收。通过不断扩大公共服务范围,把政府公共服务前移到村,让公共服务更多地倾斜农村、惠及农民,有力地推动了全市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
5、通过开展“农事村办”工作,提高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基层党员干部通过“村干代办”与“镇村联办”,“镇干代办”等方式,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实事好事,在群众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密切了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镇、村干部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党性觉悟和宗旨意识得到不断提高。同时,我们在推行“农事村办”工作中进一步提高村干部的福利待遇,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医疗、养老补助体制,体现了党组织对党员、干部的关爱,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感召力进一步提高。
五、在推行镇乡干部服务社会服务群众新模式工作中,摸索出一些经验,取得了一定成就,深受广大群众好评。但是,还存在很多不足,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改进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