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发展”、“普遍联系”的原理,符合事物辩证发展的规律。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看成一个系统工程,着眼于对自然、经济、社会复杂系统的全面思考,着眼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谐社会的全面建设与整体进步,不能只计一点不及其余。所谓“协调发展”,是指社会系统和自然系统以及社会系统内部之间,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单纯的经济增长,不会自动保证社会公正、公平、和谐、稳定等社会发展综合目标的实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不能畸重畸轻,而应协调共进。所谓“可持续发展”,其主要内涵是指人类对自然的索取必须与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当代人的发展不能以牺牲后代人的发展机会为代价,不能吃祖宗饭,断子孙粮。历史一再证明,只有把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因素综合起??家乃至世界,才可能避免全局性生态和社会灾难的降临,健康长久地前行。总之,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要求。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的崇高理想,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不管是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还是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人。否则,所谓的发展就失去了任何意义。因此,从目的范畴来看,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人为本、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的。“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属性。“以人为本”,就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和中心,一切以人为目的,摒弃传统的把人作为工具和手段的物本主义倾向。“以人为本”的要义有两个方面,一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的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一个本质特征。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距离那样的理想境界还很遥远,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在现阶段还不可能完全实现。但是,即使如此,中央还是站在面向未来发展的高度把问题提了出来,这不但表明我们党坚定的政治信念和对远大目标的执著追求,而且表明从现在起,我们就要脚踏实地地朝着这样的方向去努力。这对于把未来社会的理想和初级阶段的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减少历史进程中的盲目性,增强发展的自觉性,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二是“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我们党所主张的发展,不是为了少数人或某些集团的利益,而是为了全体人民的利益,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必须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能够平等地分享到。科学发展观开宗明义地坚持“以人为本”,是对人的主体地位的高扬和提升,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深切的人文关怀,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本色。
科学发展观把统筹兼顾作为根本要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解决发展中出现的不平衡的问题,关键是要做到统筹全局、兼顾各方,正确处理各种复杂的矛盾,这就需要掌握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方法。科学发展观把“五个统筹”作为发展的根本要求,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方法,这是它的突出特点。“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重要战略方针,是党和国家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基本政策取向和行为导向。同时,在每一个“统筹”中,都还有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五个统筹”,是全面性和重点性的统一,目标和手段的统一,现实性和长远性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科学性和价值性的统一。真正做到“五个统筹”,最大限度地兼顾各个方面,其结果必然就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然是社会和谐、人与自然和谐。因此,科学发展观以“五个统筹”为根本要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地看问题的方法。
三、学会用科学发展观认识和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