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局的“党员先进性”教育从3月28日开始已由“广泛动员、深入学习”的第一阶段进入到“党性分析、民主评议”第二阶段。通过前一段的广泛调研,征求社会各界和基层干部对环保局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在党性党风方面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认真梳理了对局领导班子《意见征求表》,对照共产党员先进性的具体标准,联系实际,深刻反思,认真剖析,发现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有不少的问题。现将一些主要问题和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以及今后的努力方向汇报如下。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
(一)在学理论和业务知识的过程中存在时紧时松现象,对坚持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上有待进一步提高。环保工作涉及面广、业务性强,作为政府环保部门直接监督管理的法律有9部,相关的和间接的法律也有10多部,控制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共几百条条款,其中很多是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作出的规定。在环境管理中正确行使手中的权利、按程序办事,是依法行政的具体体现,而专业知识精、业务水平高是做好环保工作的重要条件。回顾我们的学习情况,主要还存在以下不足。一是对待学习的认识和态度有所欠缺。虽然制定了学习制度,定于每周5为集体学习日,但由于业务性工作多,便产生了以干代学的思想,总以工作忙、任务重、压力大为由,没有把学习摆到重要的位置,认为学习是为工作服务的,只要工作搞好了,学习并不重要,缺乏持之以恒。
二是学习的广度和深度有所欠缺。平时的学习中,看“快餐式”的报刊书籍较多,看政治理论方面的书籍较少;看消息新闻类的书籍较多,看环保业务方面的书籍较少。学习了一些,但理论的深度和广度缺乏,对思想和灵魂的触动不够。
三是学习的方法和效果上有所欠缺。只停留在一般的读报、读文章的形式,没有创新学习方法和学习形式,大部分是走走过场,没有进行学习后检查和“回头看”。通过学习来指导实践不够,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找不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切入点,把握不住发展的必须规律。通过学习来研究解决问题不够,对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矛盾,有时把握不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抓不住问题的实质和根本,“知道一定要过河去,就是找不到过河的桥和船”。
(二)对环境保护在构建和谐社会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认识不够深刻,工作措施有待进一步加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党中央高度重视环保事业,胡锦涛总书记在今年3月12日召开的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强调,要扎扎实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实现良性循环,并明确要求:要加快调整不合理的经济结构,彻底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使经济增长建立在提高人口素质、高效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注重质量效益的基础上,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由于学习不够,精神领会不深,我们在认识上、思路上、措施上对构建生态和谐社会还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对生态和谐社会实质把握不准确。认为生态和谐社会是一种理想社会,现实中一些问题和矛盾是难以避免的,构建生态和谐社会短期内难以实现,没有认识到构建生态和谐社会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解决、消除矛盾的过程,是一个必须从当前抓起、常抓不懈的过程。二是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上还有待加强。认为当前发展经济是首当其冲的,只有让经济发展得更快一些、总量更大一些、财力更多一些,保护环境才有坚实的物质基础。实际工作中,对保护和改善环境应该是经济发展的目的之一认识不足,对一些出现违法行为的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