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的公仆,要切实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我们要经常扪心自问:手中的权力是哪里来的,是用来干什么的?要经常提醒自己: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过去,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之一,当今,它依然是我们进行现代化建设的“通灵宝玉”。衡量一个党员干部有没有先进性,不在于口头上说得怎么样,归根到底要看行动上能不能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能不能为基层和百姓实实在在地办事。我觉得,我们共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抓住密切与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把群众当作自己的衣食父母,放下架子,转变作风,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老老实实地与他们交朋友,真心实意地与他们交流感情,满腔热情地去看、去听、去问、去学,了解群众最想什么,最盼什么,最欢迎什么,最反对什么,真正把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作为想问题、办事情、做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群众是最讲实际的,每个党员干部都要积极主动地“解民困、排民忧、帮民富”,认认真真地帮助基层和群众解决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尤其是要关注困难企业职工、城市贫困人口等困难群体,真心实意、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好工作和生活问题,从群众最不满意的事情抓起,从群众最困难的事情帮起,从群众最期望的事情做起,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先进性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保持先进性,必须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产党员要保持先进性,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共产党员不能落后于时代,不能落后于群众,要不断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保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世界在变化,改革开放在推进,我们的党员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和实践的前沿,勇于开拓,锐意创新,否则就会有辱使命,被时代所淘汰,被群众所遗忘。做到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理论方面,就是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自觉地把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错误的和教条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际。在实践方面,就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世界,以与时俱进的思想观念和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有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不安现状,不甘平庸,不惧困难,敢于、善于打开工作新局面。近几年来,尽管我们创新抓发展成效明显,但是仍然存在工作标准不高、精神状态不佳,找不到创新的源泉等问题。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落实在我们的行动中,就必须加强学习。学习是提高创新能力的基础。只有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才能够不断提高创新的本领。我们要把学习作为增强素质、提高能力、做好工作的关键,要经常检查思想观念、工作思路、方式方法和运行机制适应不适应发展变化的新形势,符合不符合与时俱进的新要求。要坚决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坚决改变束缚发展的规定和做法,坚决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深化对区情的认识,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通过不断推进观念创新、方法创新和体制创新,使我们的各项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始终保持旺盛的生机和活力。
四、保持先进性,必须勤奋工作,争创一流。党和人民的事业,是由无数具体工作推动的。党的各项事业的发展,离不开每一个共产党人在本职岗位上所做的具体工作和不懈努力。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必须在各项工作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