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即将加入,对企业而言,-,全国文秘工作者的114!如何面对全球高手的竞争?如何赢得或是保住市场?都是极为严重的挑战,而竞争力的核心,便是来自高素质的队伍-人才。处处需要人才,个个企业也都想尽各种方法找寻优秀的人才,但是许多企业也都有共同的感觉-人才难寻,的确是的,目前中国要找到具有专业素养,能够符合企业独特需求,又能忠诚于企业的人才的确严重缺乏,透过挖角找寻人才,可以救一时之急,但无法长期因应企业成长的需要,最彻底的方法便是自己培养。
摆脱六个思想障碍
既然培养部属如此重要,为何多数企业仍无法下大力度去实施呢?这其中有观念上的问题,也有实际上的障碍,几种典型的情况说明如下:
真的没有时间吗?——主管没有时间,或是企业目前任务太多,部属没有时间,当然这是很合理的理由,但是会造成恶性循环,部属能力不足,主管愈是不敢授权,结果造成主管更忙,部属更帮不上忙的现象。通常培养部属在企业中属于重要但不急的事,往往会被忽略,所以根本解决之道便是彻底认知部属培育的重要性,并且依照其重要性,排列在组织的任务中去执行。
自己做比较快——企业中多数的任务,主管的熟悉度以及把握度都比部属好很多,因此许多主管缺乏耐心指导,或不放心交给部属去做,结果事必躬亲,部属无法得到培养,也缺乏参与感,更无法感受到组织对其信赖。这时主管可以先就次要任务,或是部属已经可以承担任务逐步教导部属,完成任务的转移。
教了徒弟饿了师父——中国自古有留一手的习惯,当然过去的社会信息极少,进步缓慢,而且是靠个人手艺或功夫便能生存,因此有两把刷子或一手绝活,便能闯江湖混饭吃,甚至一辈子都有了保障,可是现代化的社会进步快速,环境复杂,不是任何一个人单打独斗便能成功,因此不赶紧把部属培养好,可能连师父的饭碗都不保,因为无法发挥组织的效能,部门绩效不好,主管便要下台。
死活都教不会——这有两种可能,一是部属不具备可栽培性,一是指导技巧不足,前者必须在招聘时便能过滤,或是在组织中运用测评工具,提早评估出部属的潜在特质,以便择优培养。技巧方面便是主管自己要去锻炼的功夫。
与其流失,不如罢手——培养部属,结果成为对手的人才,当然人才的流动会引起痛苦,甚至带来伤害,但不能因而便拒绝用人,或是停止培养人才,这便会造成为了正确的理由(怕被伤害)做出错误的事情(停止育才)的危险。就像农民碰到天灾便不愿再度耕作,船员碰到风浪便不再航海一样。当然培养人才必须同时考虑到此人的忠诚度、人格特质、可信赖程度、以及公司留才策略,方能达到综合效果。
都是培训部门的事吗?——没错,培训部门的职责是负责公司整体的培训工作,但是主管更需要负担培育之责任。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曾经说过:“过去的主管是个监督者,现在的主管必须是部属潜能的开发者。”非凡是组织中许多实战性的任务,在工作中的指导效果将会更好。
提高部属意愿四法
假如您期望培养您的部属,接下来的问题是该培养哪些内容呢?基本上培养部属可以分成意愿与能力两大方面,意愿指的是一个人面对某项任务时的吸引力、专注程度以及持续力,能力指的是知识、经验加上技巧。
如何提高部属的意愿呢?可以从几个重点着手,一是让他了解所做事情的意义与重要性,人们喜欢做有意义的事,因此从整体企业而言,企业的宗旨与创业愿景便是吸引员工的主要核心。二是增进参与的机会,不是只有交代任务,而能增加讨论、沟通的机会。三提供必要的信息与资源,部属愈了解情况,愈能做出正确的判定,或是减少不必要的错误,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