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与人文精神两者的有机整合,真正融合,是21世纪全球文化发展的总趋势。有科学精神的人文教育,才是有价值的人文教育;同样,有人文精神的科学教育,才是有价值的科学教育。在新世纪“和平发展教育”的功能观,“终身素质教育”的目的观,必然导致“科学人文教育”的价值观。从系统科学看“和谐”有三层次:其一,个人与个人之间通过信息反馈、自我反思实现和谐,从而达到协调进步;其二,群体与群体之间通过开放交流,包容宽容,形成彼此“和合”的整体,从而达到共同发展;其三,人类与自然通过相互理解、相互关爱实现整体和谐,从而达到“可持续发展”。所以“和谐教育”的释义应是: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要整合融合,个人与个人、群体与群体、人类与自然都要相互协调,以求得“可持续发展”,这才是“和谐教育”。
“健康教育”是“和谐教育”的重要内容。“健康第一”不仅指“个体”的健康,而且指“群体”的健康,以及“整体”的健康。损害了人的健康,对个性、群体、整体都是不利的。人人都应懂得并努力去实践:养身之道,在于运动;养心之道,在于放松。人人都要“拒绝毒品,爱护生命”。社会上要努力消除“黄色”、“赌博”、“毒品”的泛滥。健康教育的“哲理、伦理、心理、生理、物理”,“五理”都是不可缺少的。人类可持续发展需要健康的环境、健康的生态、健康的社会、健康的体魄、健康的灵魂。保护健康,才有个人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和谐教育”的释义应是:“健康教育”是“和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坚持将“哲理、伦理、心理、生理、物理”,这“五理”结合起来进行健康教育,才是“和谐教育”。
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贝尔实验室首席科学家,阿诺·彭齐亚斯专题写了一本书《和谐》。他认为:世界经济在经历“数量时代”、“质量时代”之后,正在走向一个新的“和谐时代”。书中论述了“和谐时代”的特征是:直接获取信息、便利的经济、重视人格化、建筑式组织治理、从协作求价值、技术融合和复新环境。“和谐时代”即是走向“知识经济”的时代。“知识经济”重视知识生产、知识创新,把人当作人,强调人的和谐发展。所以,“和谐教育”的释义应是:适应世界走向“知识经济”,走向“和谐时代”的教育,应是重视人格化、从协作求价值、技术融合和复新环境等为特征的“和谐教育”。
二、和谐教育的层次内涵
从系科学看“和谐”有三个层次:其一,个体层次的和谐。这是指个人自身的和谐,以及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和谐;其二,群体层次的和谐。这是指集体与集体之间的和谐,包括家庭与家庭、团体与团体、民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国家与国家、宗教与宗教之间的和谐;其三,整体层次的和谐,这是指整个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和谐。
对应于上述三个层次的“和谐教育”就有:个体层次的和谐教育、群体层次的和谐教育、整体层次的和谐教育。统称为“个体、群体、整体”三大层次的和谐教育。假如将“和谐教育”仅仅停留在一个层次上,这是不完善的。考查和谐教育的内涵,应当从“个体、群体、整体”,这三大层次上去进行探究,方能对和谐教育的内涵有一个较为完备的熟悉。当然,这三大层次是密切相关的:个体是群体的基础,群体是整体的基础;整体包容群体,群体包容个体。
中华儒家经典《大学》中开宗明义就写道:“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我们可以这样理解这句话:“明德”是个体层次教育的目标,“亲民
”是群体层次的教育目标,“止于至善”是整体层次的教育目的。“天人合一”是“至善”境界。“止于至善”就是要在整体层次上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大学》深入地写道: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