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作为建设节约社会的保障措施,将会有重大突破。据了解,国务院相关部门正着手研究调整高耗能产品进出口政策、适时开征燃气油税、完善消费税制、研究制定低能耗、低污染车辆的财税政策等。
刚刚通过的《北京市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城市规划纲要和2005年行动计划》,标志着北京循环经济全面启动。同时,北京市今年计划建立节能监察机构,对能源消耗进行监测,加强节能执法。北京市还确定了包括大型公共建筑、政府部门和高耗能企业在内的50个试点单位,计划通过招标能源治理公司,对这50家单位的能源使用情况进行评估和改造,以达到更加经济的能源使用效果。另外,北京市还在积极制订和出台建筑节能标准,使建筑节能有更加明确的法律依据。
最近,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开始对《上海市环境保护条例(修订草案)》进行一审,其中一项引人注目的规定是采取措施限制企业对产品的过度包装,促进产品包装的减量化。另外,上海绿色电力认购营销已正式启动,宝钢股份、上海烟草、松下电器等12家企业自愿认购了上海地区利用风力生产的部分绿色电力。上海是我国率先探索实施绿色电力机制的城市,也是发展中国家中第一个进行尝试、探索绿色电力机制的城市。
发展循环经济,走生态型企业之路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工程院院长徐匡迪指出,优化产业结构是最大的节约,也最有利于资源利用效果的提高。在我国工业化过程中,要加快产业结构升级的步伐,加快从传统工业向新型工业的转化,为此,国家应该大大提高能源、资源消耗的门槛,停止和限制高污染、高消耗、低效率、低产出产业和企业的发展。
不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资源难以为继,环境难以承受。循环经济是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性转变、走新兴工业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那么如何引导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呢?财政部副部长楼继伟表示:“调整资源类产品价格过低是促进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根本措施,也是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根本措施。”
楼继伟认为,要通过调整完善税收政策来支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首先,落实好现有的税收政策。其二,对企业综合利用资源,包括利用“三废”等取得的收入,给予适当的减免税优惠;在推进企业所得税两税合并改革中,将引进一些配套的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保护环境。
同时,国家财政部还将调整支出结构,加大对循环经济的资金支持力度。目前,财政部正在抓紧研究建立可再生能源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技术研究和示范工程等。
国家有关部门已经开始拟定“十一五”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指标,并且启动了十大重点节能工程。
“到2010年,我国力争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循环经济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支持体系、评价指标体系、技术创新体系和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国家发改委副主任姜伟新表示。为了实现循环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我国将力争重点行业资源生产率和资源利用效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形成一批具有较高资源生产率、较低污染排放率的清洁生产企业,并形成若干符合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农业园区及资源节约型的城市。
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的具体指标为:到2010年,要力争使我国消耗每吨能源、铁矿石、有色金属等15种重要资源的gdp产出率比2003年提高30%;每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的能耗要下降1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要提高到70%;再生铜、铅、铝占产量的比重要分别达到40%、30%和35%;主要再生资源回收利用量要提高60%。
发展循环经济要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把节约放在首位的原则,大力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