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学习材料 >> 正文
六一知识竞赛试题

是。
  a、江泽民b、杨尚昆c、胡锦涛
  答:c
  17、我国现在的国务院总理是。
  a、朱镕基b、温家宝c、李鹏
  答:b
  18、联合国现在的秘书长是。
  a、布什b、安南c、加利
  答:b
  19、2008年奥运会将在我国的城市举行。
  a、天津b、上海c、北京
  答:c
  20、2003年10月16日,我国载人航天飞船发射成功。
  a、神州四号b、神州五号c、神州六号
  答:b
  21、今年的8月22日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世纪伟人诞辰100周年纪念日。
  a、邓恩铭b、邓小平c、毛泽东
  答:b
  22、布依族的传统节日有。
  a、三月三b、四月八c、六月六d、九月九
  答:abc
  23、我镇目前主要集中发展哪些产业?。
  a、旅游业b、乡企业c、城建业d、种养业
  答:abcd
  三、简答题类
  1、简要谈谈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性质。
  答:中国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少年儿童的群众组织,是少年儿童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
  2、简要谈谈中国少年先锋队的目的。
  答:团结教育少年儿童,听党的话,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努力学习,锻炼身体,参与实践,培养能力,立志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力量,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合格人才,做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维护少年儿童的正当权益。
  3、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答:团结、引导全体少年儿童生动、活泼、主动地全面发展,学习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4、简要谈谈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旗。
  答:五角星加火炬的红旗是我们的队旗。少先队的队旗是少先队组织的标志。队旗为红色,象征革命胜利,队旗中心的五角星是代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火炬象征光明。
  5、少先队队旗的寓意是什么?
  答:队旗寓意着: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着光明的未来前进。
  6、简要谈谈中国少年先锋队的队徽。
  答:五角星加火炬和写有“中国少先队”的红色绶带组成我们的队微。
  7、简要谈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标志。
  答: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的标志是红领巾。它代表红旗的一角,是革命先烈的鲜血染成。每个队员都应该佩戴它和爱护它,为它增添新的荣誉。
  8、简要谈谈中国少年先锋队队礼。
  答:行少先队队礼时右手五指并扰,高举头上。它表示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少先队员在升国旗时,在队旗出场和退场时,在烈士墓前扫墓时都应当敬队礼。在集会前列队、行进、检阅时,由大、中、小队长敬队礼,队员立正或注目致敬。在其它场合中碰到师长时,队员也要行队礼。
  9、中国少年先锋队的呼号是什么?
  答:“预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回答:“时刻预备着!”
  10、简要谈谈加入中国少年先锋队的条件。
  答:凡是7周岁到14周岁少年儿童,愿意参加少先队,愿意遵守队章,向学校少先队组织提出申请,经批准,就成为队员。
  11、大队和中队委员会的队干是怎样设置的?
  答:大队和中队委员会可以根据工作需要,设队长、副队长、旗手和学习、文娱、体育、组织、宣传等委员。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村委会副主任劳务输出能人典型经…
       整治阶段性成果及经验做法社会主…
       推进效能建设优化发展环境
       县开展机关效能建设基本情况和主…
       高点定位扎实全力争创全国一流内…
       社区建设主要做法
       我乡竹业协会发展实践与启示
       创建节约型处室做法
       建设局党委廉政建设经验
       开展厂务公开具体做法
     
    市国土资源局要点
    节假日运输工作方案
    国税局知荣明耻八荣八耻演讲
    电厂.电网青年员工辩论会首场比赛…
    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制度
    第十七周国旗下讲话
    提高领导干部民主生活会质量指导…
    元旦团拜会讲话
    科学发展观科普宣传意见
    医院创建规范药房验收申请
    浅谈高中英语写作中语域知识
    实施纲要和学习纲要知识竞答
    纪念建军80周年知识竞赛题
    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条例知
    中国共产党章程知识竞赛题目
    公文知识与公文写作
    各类报告写作知识必知
    市统计局创学习型组织做知识
    知识产权局科学发展观整改方
    学校计算机知识比赛活动方案
    学习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