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阶段如下四对矛盾最为突出:从执政党的角度看,立党为公与立党为私的矛盾;从体制角度看,坚持改革与守旧滞后的矛盾;从经济生活角度看,追求共富与贫富悬殊的矛盾;从人心走向角度看,社会安定与社会混乱的矛盾。这四对突出矛盾各有其主要表现。仅从它们的负面表现来看,主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腐败,将“为人民服务”变成“为人民币服务”;体制守旧、体制滞后;贫富悬殊;社会治安混乱,社会诚信、人文精神大受冲击等等。
熟悉这四对突出矛盾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征,旨在更好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是因为:立党为公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体制改革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践行途径;追求共富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目标;社会安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天然尺度。同时也可以说,熟悉这四对突出矛盾的主要表现和主要特征,我们才能抓住牛鼻子,才能有的放矢地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科学发展,才能真正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作者系广东省社科联副主席、
研究员,广东省社会学学会会长)
《六中全会公报》原文:
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必须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
效率、公平是有活力的和谐社会的要害
王珺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系统地提出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与基本原则。接下来的问题就是深入探讨和谐社会的构建机制。和谐社会的实现机制就是化解矛盾的机制。在现有的环境与条件下,存在着不少需要处理的矛盾与关系,诸如人与人、人与自然、今天的人与明天的人之间的关系等,其中,效率与公平关系涉及这些关系的几个方面,它是一个社会能否形成和谐与活力相统一的要害。
在充分发育市场经济基础上,把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效率与公平是任何一个社会和每个发展阶段都不可回避的老话题。自改革开放以来,基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使我国确立了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基本原则。几十年的发展经验表明,这个原则极大地推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同样的人口规模与资源,为什么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能够快速增长?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启动了市场机制。市场是基于效率取向而形成初次分配机制的。在今后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过程中,依然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的基础性作用。在制度规范治理下,有市场,就有竞争,社会就有活力。相对而言,注重公平的再分配调节尚未完善,一些地方政府也没有适时地提供有效的公共产品与制订合适的公共政策,致使一些城乡以及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扩大。一些人据此提出了公平优先、限制市场经济发展的看法。显然,这是一种因噎废食、削足适履的观点。我认为,在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机制过程中,不能因为政府对收入分配调节职能不到位而限制市场的发育,相反,在充分发育市场经济基础上,把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通过多方面的收入分配政策,调节收入差距,防止过分悬殊和两极分化。
有活力的和谐社会在于机会相同但分配结果并不一定相同
当然,在收入再分配的调节中,效率与公平关系也可以看成是机会平等与结果公平关系。所谓的机会平等是指无论什么样的生产要素,只要对生产力发展有用,都有平等的机会参与生产活动。当然,每个要素的能力是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