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四中全会是开篇,六中全会则将达到从熟悉到经验、从理论到实践相对成熟的较佳境界。”党建专家叶笃初坚信。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半个多世纪的建设、改革历程中,中国共产党紧紧抓住这一基本问题进行不懈探索。“现在,我们党进一步熟悉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该是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和谐是反映社会主义本质的重要属性。这是对社会主义本质规律的新熟悉、新发展,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发展为政治建设、经济建设、文化
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
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庄福龄说。
人民共享的系统工程: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累了你就歇歇脚,渴了你就喝杯茶,气了你就消消火,请进——这里就是你的家。”
走进河南省义马市群众工作局,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段问候语。义马市着眼和谐社会建设,变信访工作为群众工作。昔日往往“火药味”十足的信访局接访大厅,如今成了温馨的“群众之家”…
…
义马市的信访窗口,只是全国和谐社会建设的一个缩影。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正成为当今中国的要害词——
从进一步加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到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从加强民主立法、科学立法,到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从研究部署加强民族工作,到推进行政治理体制改革,出台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从提出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战略,到扎实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从开展和谐社区、和谐乡村建设,到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从中心到地方,从沿海到西部,神州大地铺展开一幅共建和谐的生动画卷。
构建和谐社会,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全国党建研究会研究员王庭大说。
就业是民生之本——
党中心、国务院出台一系列促进就业再就业的政策。今年上半年,全国城镇新增就业人员超过600万人,完成全年预期目标的60%以上,一个有助于就业再就业的社会网络正在全力铺就。
教育是最重要的公平——
“农村娃上学,不用交书本学杂费了!”河南省淅川县夏庄村农民齐成善兴奋地说。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将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用法律形式固定下来。发生在校园内外的变化表明:中国教育正加速迈向公平。
一项项政策,着眼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一个个措施,如无形的巨手推动和谐社会的建设步伐——
中共中心政治局专题研究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强调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有效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努力缓解地区之间和部分社会成员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趋势。
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长足发展。到2005年底,全国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1.73亿、1.37亿、1.06亿和8000万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参加人口达3.96亿,占全国农业人口的44.7%……
促进和谐,事关全局;和谐社会,人人共享——
国务院专题研究农民工问题,并出台专门文件,全国24个省(区、市)建立了农民工工资支付保障制度。
近年来,我国价格主管部门先后17次出台降价措施,降低了1100多种药品零售价格,降价总金额达到350多亿元。
一批坑农害农、制售假劣食品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