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共享要害在党
刚刚闭幕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心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网--一站在手,写作无忧!]
人们关注,在六中全会勾勒的2020年和谐社会的发展“路径图”中,构建和谐社会有哪些特点?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就此连线一些专家,请他们就六中全会公报进行了解读与点评。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共建共享,要害在党
六中全会公报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害在党。必须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以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证。”
中共中心党校教授、党建专家叶笃初:和谐社会建设需要集全社会之力,而党更是其中要害,即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这部分内容实际上提出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加强党的领导及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两个方面的问题,二者是相辅相成的。
公报通过“六个必须”对党提出了具体的部署和要求,有很强的针对性、现实性和指导性。“把握方向,制定政策,整合力量,营造环境”,这16个字概括了党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所要担负的领导责任。非凡需要强调的是,公报提出“要加强基层基础工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化解社会矛盾,最终要落实在基层,因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有相当大一部分是通过基层表现出来的。党员干部要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先行者和模范,但我们也要清楚地熟悉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是对党的一次考验,无论是熟悉水平,还是领导水平,都需要进一步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而是需要不断深化熟悉,防止“急性病”和“慢性病”,把握好力度、进度和尺度。
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以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
六中全会公报提出:“社会要和谐,首先要发展,必须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为社会和谐创造雄厚的物质基础,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研究员:发展是社会和谐的基础,这一点至关重要。社会财富这块蛋糕做不大,仅仅在分蛋糕上做文章,社会和谐的目标最终是难以达到的。从促进社会和谐的角度说,发展是一个硬道理。另一方面,我们所讲的发展应当是科学发展。这是为了使发展更加全面、协调和可持续,不是大起大落,不是片面推进,避免付出过高的资源、环境和社会冲突代价,归根结底,是为了使发展过程更顺利一些,发展成果更好地被全体人民分享,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公报非凡强调要注重发展社会事业,这是从我国现阶段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的重要判定。实现科学发展,需要统筹处理一系列重要关系,包括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发展、国内发展与对外开放之间的关系等。统筹处理这些关系,要害是要深刻熟悉这些关系的内在联系,片面强调某个方面的发展都是不好的。非凡是像医疗卫生、教育、社会保障等领域的问题,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近年来大家反映较多,意见较大,是我们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表现。抓紧解决这些问题,在相关领域提供基本的公共服务,既是社会事业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创新社会治理体制,对责任政府提出新课题
六中全会公报提出:“必须创新社会治理体制,整合社会治理资源,提高社会治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治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治理,在治理中体现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