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起思想道德和党纪国法两条防线。开展理论教育,坚定理想信念;开展条规教育,常念“紧箍咒”’开展谈话教育,早打“预防针”;开展警示教育,浇注“防腐剂”;开展道德教育,遵守道德规范;开展事业观教育,增强使命感、责任感。二是开展主题性教育,选准教育突破口。增强教育的针对性,要结合财税部门实际,多开展主题教育活动,把教育活动办出特色,办成精品,打造财税廉政教育品牌。三是开展特色教育,增强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比如组织财税系统领导干部进行“从我做起,向我看齐”,对我监督的廉政宣誓;举行“管好自己,管好家属,管好身
边工作人员,管好责任区”的廉政承诺;举办财税系统先进事迹报告会,宣讲身边勤政廉政的好人好事等,给党风廉政教育赋予鲜明的时代特征。
(二)坚持以改革创新为目标,正确处理监督与预防的关系,建立和完善治本兴廉机制
要围绕权力运行中的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过程,推进权力公开化,以民主制约权力滥用,以公开制约“暗箱”操作,努力减少腐败产生的土壤和条件。一是深化税收征管改革,建立对税收执法权的制约机制。要按照税务总局提出的新的征管模式,建立和完善以信息化和专业化为主要特征的税收征管新模式,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对“两权”监督制约,杜绝和防止执法上的随意性和税收违法违纪现象的发生。通过新一轮的征管改革,对税收执法权进行科学的业务重组,按照互不交叉的原则,严格分离征收、治理和检查三项专业职能,建立起一个科学、严密、高效的监督制约体系。要根据《税收征管法实施细则》,修订和完善征管业务操作规程,制定各环节岗位职责,建立起相互连接、环环紧扣的工作机制。要推行民主评税和审核评税,以公开促公平,以制度促绩效,提高依法治税水平。二是深化行政治理改革,建立对行政治理权的制约机制。建立健全透明、公开的财务治理制度。凡是大项资产购置、大额经费支出,须经机关部门提出可行性报告后经党组或局长办公会议集体讨论;基层分局实行报帐制,以切实加强对财务收支全过程的治理和监督;严格政府采购制和基建招投标制,对基建项目、服装制作、票据印刷设备及大宗物品购置等,一律按照市场化运作方式实行公开招标或政府采购,铲除轻易滋生腐败的上壤和条件。三是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对用人权的制约机制。用人是搞好权力配置的要害环节,要按照“公开、平等、竞争、择优”和“唯德才授权”的原则,创新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机制,减少任命制,扩大竞争上岗的范围,从制度上解决人事工作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同时,要制定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考评办法,增强干部治理上的民主化程度,建立富有生气的竞争激励机制。
(三)坚持以监督为手段,建立和完善监督律廉机制
健全和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是促使党内外监督有章可循、有法可依,保证党的各项纪律得以贯彻落实和实现监督工作制度化、监督过程规范化的基本保障。一是领导干部自觉接受监督。要严格执行领导干部个人收人申报制度、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审计制度、交流和回避制度,落实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自觉接受组织的监督。二是实行政务公开,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凡应该公开的都要通过各种渠道对社会和对内部公开,进一步推行电子政务和办公自动化,运用现代化办公手段促进权力运作公开透明。三是拓宽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的监督渠道。要克服“上级监督不到,下级监督不了”的问题。应进一步扩大群众参与监督的范围,改进群众参与的监督方法,对群众反映的问题,组织上要认真研究、及时处理,以取信于民。四是充分发挥外部监督制约作用。要自觉接受地方党委、政府非凡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