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作文网 >> 应用文写作范文 >> 工作材料 >> 学习材料 >> 正文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历年真题回放

>d.黑鱼非常凶猛,危害人类
解析:答案为c。科学家研究发现,“黑鱼风波”凸显了入侵物种对当地生态环境的严重危害。黑鱼生性凶猛,繁殖力强,它胃口奇大,常能吃掉某个湖泊或池塘里的其他所有鱼类,甚至不放过自己的幼鱼。黑鱼还能在陆地上滑行,迁移到其他水域寻找食物,可以离水生活3天之久,据美国媒体的报道,在黑鱼灾难最严重的马里兰州,一些河流中原本繁盛的鲑鱼已经绝迹。所以应选c。
13.(2003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67题)
【原题】英国剑桥大学的史蒂芬·霍金教授是当代国际闻名物理学大师,也是杰出的科普作家。他于1988年写的一部在世界上广为流传的科普小说是()。
a.《大爆炸探秘》b.《自然的终结》
c.《物理世界奇遇记》d.《时间简史》
解析:答案为d。史蒂芬·霍金写的是《时间简史》,《大爆炸探秘》的作者是约翰·埃姆斯利,《自然的终结》的作者是比尔·麦克基本,《物理世界奇遇记》的作者是乔治·伽莫夫。
14.(2003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68题)
【原题】开电扇使人感到凉快的主要原因是()。
a.电扇有制冷作用b.汗水在空气流通中迅速蒸发
c.空气流通后室内温度降低d.心理作用,其实并没有凉快多少
解析:答案为b。开电扇能使空气流通,而在空气流通的环境中,人身体表面的汗液蒸发的速度会加快,蒸发是气化,气化会带走体表热量,所以使人感到凉快。
15.(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89题)
【原题】条件反射的发现者是()。
a.巴甫洛夫b.弗洛伊德c.弗鲁姆d.卢因
解析:答案为a。巴甫洛夫(1849~1936),俄国生理学家,他第一次用生理学中的“反射”概念来理解“心理性分泌”,建立了条件反射学说,其代表作是《大脑两半球活动讲义》(1927)和《动物高级神经活动客观性研究实验20年》(1923)。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家弗洛伊德则创立了精神分析学说,代表作有《梦的解析》等。维克托·弗鲁姆(victorh.vroom),闻名心理学家和行为科学家,代表作有《

工作与激励》(1964)和《领导与决策》(1973),分别阐述了期望理论模式和领导规范模型。卢因则是团体力学理论的提出者,他是行为科学学派代表人物之一。正确答案为a。
16.(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99题)
【原题】下列不属于哺乳类动物的是()。
a.蝙蝠b.鲸c.蜂鸟d.海豹
解析:答案为c。蜂鸟是属于鸟类里雨燕总目下的蜂鸟目,而鸟类与哺乳类是同一级别的,所以蜂鸟不属于哺乳类。蝙蝠、鲸和海豹均属于哺乳类。故选c。
17.(2004年《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单选题第100题)
【原题】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是()。
a.氮气、氧气b.稀有气体、二氧化碳
c.一氧化碳、二氧化硫d.氮气、二氧化碳
解析:答案为c。大气污染物主要分为有害气体及颗粒物: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碳氢化物、光化学烟雾和卤族元素等;颗粒物包括粉尘、酸雾和气溶胶等。可见c的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硫都属于造成大气污染的有害气体,其他选项的气体都是无
害的。

《《行政职业能力测验》(a类)历年真题回放》

 

上一页  [1] [2] [3] 


  • 上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下一个应用文写作范文:
  • 最新热点 最新推荐 相关文章
     中秋节来历
       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军事知识…
       机关党建警句征集集锦
       把以人为本贯穿于军队医院改革发…
       学会熟悉并接受项目治理中角色冲…
       崇尚科学反对邪教
       突发公共事件应急体系中值班室应…
       党员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政绩观
       知荣辱树新风共建和谐社会
       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展览解说词
     
    纪检组长全区地税系统党风廉政建…
    促进物联网业发展的意见
    贯彻落实惩治实施纲要积极推进廉…
    表表销售发货班三句半
    科学发展观论文
    国贸专业个人见习汇报
    深化普法依法治理推进社区民主自…
    护士演讲稿心灵相通生命相托
    民政局深化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意…
    分管副县长春季造林动员大会讲话
    行政专用章管理办法
    行政行为备案管理办法
    行政审批事宜清理工作意见
    行政执法证件审查情况报告
    镇党委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总结
    行政执法案卷评审情况报告
    镇党委依法行政规划调研报告
    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意见
    乡政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乡政依法行政工作总结
    学习材料

    Copyright 2010-2012 © 中国作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