持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并不是要把共产主义“具体化”。过去我们在熟悉上曾经把共产主义社会设想得非常具体,结果是设想得越具体,空想的成分就会越多,也就越会使人感觉虚无缥缈。未来社会究竟怎样,应当留给以后的人们去设计和争取;在现实中,我们更应当将共产主义看成是为之终身奋斗的长远目标,从现在就脚踏实地朝着这一方向去努力,通过大力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为最终消灭阶级与剥削不断创造条件。十六大党章对党的奋斗目标的表述,反映了我们党从近一个世纪以来社会主义的实践出发,从这些年国内外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出发,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以及实现共产主义的艰巨历史过程,有了更为全面而深刻的熟悉。
问:提出全国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依据是什么?它和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有什么关系?
答: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和任务。这一奋斗目标的提出是有着充分依据的,它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第一,它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期盼、追求和为之奋斗的宏伟目标。小康社会,是我国古代思想家所描绘的诱人的理想社会状态。它表现了我国人民世世代代对美好、殷实、自足社会生活的追求。近代以来,我国经受了严重的忧外患,争取中华民族的复兴,进而将我国建设成一个小康社会就更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理想。今天,这个理想仍然在激励着中国人民努力为之奋斗。所以,党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代表着中国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强烈愿望,这是它首要和基本依据。第二,它是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提出“三步走”战略的继续和深人。早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同志就提出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根据这个发展战略,我们的目标是,经过两个10年的努力,到2000年建立一个小康社会。我们经过了20余年的奋斗,在离别20世纪之际,我国已经在总体上进人了小康社会,这标志着中华民族发展史进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这是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我国发展战略的延续,是对继续完成小康社会建设任务的深化和落实。第三,它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现实发展的要求。当前,我国虽然已经处于小康社会的初级阶段,但总体而言还是低水平的小康,不全面、不平衡的小康,真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至少还需要奋斗20年。另一方面,从国内外的形势看,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改革开放也进入一个新阶段,在我们当前所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前,只有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才能充分把握机遇,从容应对挑战。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无疑是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进一步创造着物质、精神、文化等方面的条件,是迈向共产主义的新台阶。从马克思关于共产主义社会的理论看,社会主义阶段是共产主义的初级阶段;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又是将社会主义社会划分为发展程度不同的若干阶段之中的第一个阶段。他还提出这一阶段会很长,大约需要100年左右的思想。由此可见,“三步走”发展战略属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则已经进人了这一发展战略的第三步,这既是向社会主义更高的发展阶段进军,也是朝着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目标迈进。
问:现阶段共产党员如何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而奋斗?
答:这首先要从我们党的纲领说起。我们党的纲领从来就是由两个部分组成,也就是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将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终目标,实际上是指党为之奋斗的最高纲领;我们党在不同历史时期还提一出了不同的近期奋斗目标,则是党的最低纲领。党的最高纲领与最低纲领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