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产权交易、政府采购“四项制度”,深化政务公开、厂务公开和村务公开的“三公开”是提高党政工作的透明度,强化民主监督,从源头上治理腐败的一项根本性措施和重要手段,会对从源头上治理腐败产生积极的推进作用。具体到企业,对于指导我们坚持贯彻落实和规范公司“三项招标”制度,加大对“小金库”的治理和查处力度,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和治理监督机制,承揽任务、民主治理企业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我们要加强执行力和落实力,以达到从源头上防治腐败。
第三,认真贯彻党内监督条例,切实加强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是十分重要的党内法规,对于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党内监督、严明党的纪律和维护党的团结统一具有重大意义。加强监督,严厉纪律是党中心对党员领导干部的严格要求和爱护。历史和现实表明,不受制约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党章明确规定,每个党员都必须接受党内外群众的监督,不答应有任何不参加党的组织生活、不接受党内外群众监督的非凡党员。我们学习贯彻党章,就是要以制度来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着力加强对领导干部行使权力过程的监督,重点防范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控。腐败的根源来自于因追求私利而导致的对权力的滥用,反腐的要害,显然应是以防止和减少权力滥用为中心,开展制度创新,以限制权力、制约权力、净化权力,也就是说,权力的制约和监督是解决腐败问题的根本措施。党中心颁发了《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实施纲要》,是从源头上防治腐败的根本举措。从企业反腐倡廉的角度看,我们一方面建立健全了以规范领导干部从政行为,完善反腐败的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如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度等;另一方面主要是抓好执行落实,如廉政谈话制度、工程项目“三项招标”等制度,以从源头上、从制度上预防和遏制腐败,同时加强事前事中监督,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做到防微杜渐。
第四、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推动企业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党员领导干部能否廉洁从政,反对腐败,不仅直接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能否实现科学发展,而且直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因此,必须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对广大党员干部来讲,就是要通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来推动科学发展的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的集中体现,是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指针,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对领导干部来讲,落实科学发展观,要害是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政绩观,是对党员干部履行职责所取得的成绩和贡献的总看法,干部的政绩观正确与否,关系到干部本身的成长进步,关系到一届班子、一个单位的全局发展,关系到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旺发达。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是各级干部必须树立的惟一正确的政绩观,是干部在实践中做出实绩的行动先导,是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因而各级干部必须在正确政绩观指导下,不断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创建政绩、多做贡献。实现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离不开党员干部创造政绩。党风廉政建设的成效,最终也要体现在党员干部创造的政绩上。创造一流的工作业绩,是党对各级干部的基本要求,是各级干部的基本责任,也是群众对干部的基本期望。因此,各级干部一定要牢固树立办实事、务实效、求实绩的政绩观,对贪图虚名、劳民伤财的事情果断不能办。干部政绩评判标准的核心在于“民”和“实”。所谓“民”,是说对干部政绩的考核,必须坚持以民为本。在我们企业,干部领导范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