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道德水准和思想境界的试金石。儒家经典《大学》里说:“诚于中,行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借鉴“慎独”的观念,提出了共产党员要“慎独”的修养要求。他说:“除开关心党和革命的利益以外,没有个人的得失和忧愁。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不做任何坏事。他的工作经得起检查,决不害怕别人去检查。”少奇同志的这段话,说明了慎独的重要性。事实上,违纪问题多发生在缺少监督的8小时以外,正是因为当事人缺乏一种慎独的自觉性。原公安部副部长李纪周在他的一份悔罪书里,非凡提到自己犯罪的重要原因之一,便是没有
做到慎独,“自我约束能力差,违法违纪行为都发生在8小时以外。”其实,这样的原因在每个违法乱纪案件中几乎都存在。因此,党员干部必须注重在缺少监督的情况下自觉地管住管好自己。
8、遵纪守法与保持节操的关系
党员干部必须模范地遵纪守法,同时又要注重个人道德操守的修养。这是因为,假如不注重道德修养,任凭不正确的利益观充斥头脑,就难免失节,甚至因经不住物质利益的诱惑而不惜以身试法。近年来出现的“59现象”等,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党员干部一定要加强道德修养,切实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家庭圈”问题。在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里,有这样一句话,“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它表达了一种递进的关系。首先是修身,也就是必须切实提高个人的道德操守修养。很难设想,一个对父母不孝、对配偶不忠、对子女不负责任的人能是个好官。其次是齐家,也就是要处理好家庭关系、解决好“家庭圈”的问题。假如一个党员干部的家风不正,自私自利等不正确的观念占了上风,你能指望生活在这种环境里的他洁身自好吗?恐怕很难。因此,党员干部不仅应当管好自己,还应当管好自己的配偶、子女等家庭成员,树立良好的家风。
中心纪委有一个统计,近几年处理的党员干部违法违纪案件中,有38的与这些人的配偶、子女有关。一些领导干部借口工作忙,对自己配偶、子女的思想状况不屑一顾。也有的对配偶、子女谋取不正当利益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甚至沆瀣一气,共同谋私。一些不法分子正是看到这些干部的弱点,乘虚而入,采取走“迂回路线”、“夫人路线”、“公子路线”的办法来影响领导干部,达到他们不可告人的罪恶目的。不少党员干部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栽了跟头,就连陈希同这样的大人物也未能幸免。这方面的案例还有很多,比如前几年查处的*电子动力公司(751厂)总经理陈铭的案子就很典型。陈铭是一个从普通工人成长起来的正局级领导干部,曾经为企业的发展作出过较大贡献,因此而获得*和全国劳动模范等多项光荣称号。就是这样一个有着光荣历史的人,在面临退休的时候,却绞尽脑汁地要为子女们留下些家业,于是不择手段地大肆贪污公款,结果鸡飞蛋打,不仅自己因此而掉了脑袋,也把与此有牵连的儿子送进了监狱。
原延庆县财政局预算科科长王金秀的案子也很典型:1996年,王金秀的女儿办了一个公司,缺少资金,就到县财政局下属的一个财政所去要,这个财政所的负责人一看是上司的女儿,便立即筹办。王金秀知道后,不仅不制止,还积极为她支招,很快,70万元就划到了这个私营公司的帐上。此后,王金秀又两次挪用公款达400万元,给女儿进行盈利活动。最终,王金秀被判处无期徒刑,她的丈夫、女儿、弟弟也都进了监狱。
清末有个叫奕儇的人,是末代皇帝宣统的祖父,他写过一段治家格言:“财也大,产也大,后来子孙祸也大。借问此理是若何?子孙钱多胆也大,天样大事都不怕,不丧身家不肯罢。财也
<< 上一页 [11] [12] [13] [14]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