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集型、规模扩张的工业与规模分散经营、劳动生产率低下的农业形成鲜明反差。农业依然是国民经济中最弱质的产业。最大的不协调就是国家中农业增加值不到,而农村劳动力占全国总劳力的以上。中国的劳动生产率只相当于法国的、印度的。
.地区差距:经济加速发展、社会日趋文明的东部沿海地区与经济社会发展缓慢的西部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西部地区依然是中国发展水平最低的板块。
年与年相比,东部地区的人均与中部、西部的差距扩大了倍和倍,东部地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差距扩大了倍和倍,东部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与中部、西部地区的差距扩大了倍和倍。最新的数据表明:西部个省区,面积占全国的,人口占,但占不到全国的,而发达的广东、江苏、上海、山东和浙江五省市占全国的。
若以工业化的阶段特征来标记,东部发达地区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的后期;中部地区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西部落后地区则刚刚进入工业化的起飞阶段。
这里我想强调一个观点:我们不能把区域差距扩大简单地看成是市场起作用的结果,从一定意义上说恰恰是市场不能充分起作用的结果。这对我们西部地区来讲是十分重要的。城镇居民收入之比由:扩大:。
阶层差距:迅速崛起的富裕阶层、收入持续增长的城市居民与收入低水平徘徊的农民形成了鲜明的反差,农民依然是整个社会中最弱势的群体。
.城镇、农村乡内部各阶层之间收入差距急剧扩大。年全国城镇居民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比是,到××年已骤升至;高收入户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由上升至,低收入户占总收入的比例由下降至;农村居民高收入户与低收入户的收入水平已接近倍的差距。××年我国总计亿元储蓄存款中为不足的人群所拥有,社会财富已日趋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行业之间:年改革初期,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不明显,最高行业人均收入与最低行业之比为,年为,××年行业间的收入差距扩大为。
应当承认,在任何社会中,收入差距的产生和存在是客观必然的,也是不可能消除的。但要害是要在一个合理范围之内。假如社会成员收入差距悬殊而又长期得不到解决,不仅会挫伤人们的积极性,影响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会影响社会安定团结。
收入差距本身作为一种社会形态,其忽大或忽小都具有一定的社会背景和产生的历史原因;同时,又具有一定社会功能,或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或造成社会经济生活的失序。合理且适度的收入差距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这是不言而喻的。然而假如收入差距过大或失当,就会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带来极大的危害。
()复杂心态。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由于种种社会矛盾凸现了出来,从而使人们的社会心态也发生了变化。当前共性的表现是:(四不)不安全感、不稳定感、不确定感和对贪官、庸官的不满。
不安全感并不只是非典、禽流感、流脑等危害安全的事件带来的,它几乎覆盖了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食品安全问题、房屋拆迁问题、医疗卫生问题等等,都影响到人们的安全感受。
不稳定感主要是针对就业状况而言。能不能找到工作?找一个什么样的工作?能否在工作中施展才华?这些问题牵动着每一个家庭最敏感的神经。目前,除了公务员,其他职业者或多或少缺乏对现状和前景的稳定感。因为,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旦失业,再找工作就很困难,连大学生群体都忧心忡忡,何况那些没有多少技能、缺乏年龄优势的群体?没有合适的工作,对一个家庭无疑是巨大的打击。
不确定感主要是指大家过去所熟悉的社会规则,在现代社会并不适用了,人们由此觉得现代社会中出现了一些不确定因素。比方说大学生分配、退伍军人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