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异也很大,能相差年(我区已连续年负增长,我市已连续年负增长,而西部要到年才能实现零增长,到年左右才能实现负增长。
四是,我国人口生育质量等在其它方面的差异。在孕产妇死亡率、新生儿死亡率、出生缺陷发生率、出生婴儿性别比、人口受教育程度等诸多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差距还比较大。
⒉人口转变模式的不同,决定我国现阶段低生育水平具有很强的反弹性。
——发达国家人口转变的模式是自发式的。西方发达国家人口转变是在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引发了社会意识形态的变革,人们的婚育观念
随之转变,家庭产生了自我约束婚育行为的能力,生育力降低,从而实现人口再生产转向低出生、低死亡、低增长类型。发达国家自发式转变模式的特征是:经济社会发展在先,婚育观念转变在先,生育率下降在后,因而其低生育水平相当稳定,甚至采取奖励生育的政策也不会导致低生育水平波动。
——我国人口转变的模式是诱导式的。新中国成立时,我国大陆人口只有亿千万,随着死亡率的迅速下降,随着出生率仍保持高水平,导致我国人口急剧膨胀,人口压迫生产力的矛盾十分尖锐,但由于“左”倾思想和“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干扰,计划生育被严重忽视和搁置。直至年代初,我国总人口超过亿,人口出生率高达‰,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总和生育率高达;当时毛主席、周总理看到了人口危机给国家经济社会安全带来的巨大威胁,才决策在全国大力推行计划生育(毛主席批示:人口非控制不可)。从此,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开始了艰苦的爬坡阶段,我国用了年的时间,才艰难的走出困境,实现了目前的低生育水平(目前,全国总人口近亿,人口年均自然增长率降至‰左右)。但是,我国人口再生产转变模式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还不具备足以使人们从根本上转变婚育观念、产生自我约束婚育行为能力的条件下,国家只能采取宣传、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等综合手段,动员已婚育龄群众落实避孕节育措施,促使生育率下降,人口再生产转向低生育水平。我国人口诱导式转变的特征是:生育率下降在先,经济社会发展滞后,婚育观念转变滞后,因而低生育水平不稳定。我个人的观点,国家计生委说我国实现人口转变是诱导式,我看应该说是“行政强制式的”,大家都清楚,年来,我们计划生育工作尽管做了大量宣传教育工作,但主要还是采取“硬管、硬卡”导致少生的,因而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我们首先解决的是人们的行为,而没有解决人们自觉少生的思想,所以反弹很大。只有从思想上解决人们的观念问题,行为上才能自觉少生。举个例子讲,湖南有一个村个月没有两委班子,结果超生了人,至上级发现问题展开调查,该生的都生了。
目前,我国育龄群众儿女双全、生男孩的愿望依然比较强烈。年,全国计划生育生殖健康调查表明,在希望要两个孩子的妇女中,约%的人想要一儿一女,只想要女儿的仅占%;我国中部地区(例河南)群众儿女双全的观念尤其强烈,在希望要三个孩子的妇女中,约%的人想要-个男孩,%的人想要至少个男孩;想生男孩,追求男女双全是导致一部分人超生、多生的根本原因。去年,新的《婚姻登记条例》实施后,我省-月三个月,女性初婚人数达万人,同比增加了万人,增幅高达%,全省晚婚率由%降至%,同比下降了%。由此可见群众的婚姻观念在行政制约措施稍有放松的情况下,具有多么大的反弹性。
另外,随着避孕节育方法知情选择的推行,我国目前已婚育龄妇女使用避孕套等短效避孕措施的比例,以及长效避孕措施中采取放环的比例增加。据统计,采用放环的已婚育龄妇女已由年的亿上升到年的亿,而且这个数量还在迅速增加。由于短效措施有效性低于长效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