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中共中心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对党的执政能力给出了一个科学而简明的定义,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这个定义,阐明了党的执政能力的科学内涵。理解这个内涵,要把握以下三点。
第一,要弄清“执政”的概念。执政,顾名思义,就是执掌政权。我们党是执政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我们党在执政过程中,并不是以党组织的名义号令社会成员,而是以国家和公共治理者的角色,通过制定和执行全社会的共同规则——宪法与法律,来从事治理国家和社会事务、治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的活动。
第二,要弄清执政能力与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的关系。党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并不是执政能力本身,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执政能力的发挥和执政成效。领导制度、领导方式科学合理,执政才能富有成效。因此,我们党十分重视改革和完善党和国家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包括理顺党政关系,实现党政关系规范化;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关系;正确处理党的领导和依法治国的关系,等等。
第三,要弄清执政能力与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关系。理论、路线、方针是执政党凝聚党心、赢得人心和引领社会、整合社会的旗帜,政策和策略是执政党的生命。我们党领导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并善于用理论创新的成果指导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的制定和创新。只有这样,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才能更具时代感、更有包容性,才能引导和鼓励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为什么说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
《决定》指出:“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这是一个重要的新论断,突出强调了执政能力建设在党的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反映出我们党对执政规律和自身建设规律的熟悉在不断深化。
第一,这是由我们党是执政党并长期执政的客观实际所决定的。因为执政以后,党的最根本的实践活动都是围绕着执政展开的,都是围绕着提高执政水平、巩固执政地位进行的。
第二,这是由执政能力建设与党的其他几个方面建设的关系决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贯通在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和制度建设之中。党的其他各个方面的建设搞得好不好,最终会体现和检验党的执政能力的高低。同时,党的各方面建设最终都应当体现到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完成党的执政使命上来。
第三,这是在科学分析我们党执政的现状后有针对性地提出来的。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我们党始终重视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着重从思想和作风、体制和机制、方式和方法、素质和本领等方面加强和改进执政能力建设。应该说,党的执政能力同党肩负的重任和使命总体上是适应的。但是,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也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必须高度重视,切实解决。
过去我们一直说,党的建设是新的历史时期的一项新的伟大工程。现在我们可以进一步说,这项伟大工程是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这条主线贯通起来的。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既是推进这项伟大工程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
.为什么说无产阶级政党夺取政权不轻易,执掌好政权尤其是长期执掌好政权更不轻易?
增强执政意识和忧患意识,始终做到居安思危,是加强党的执政
[1] [2] [3] [4] [5] [6] [7] [8] [9] [10]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