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的研究尚不充分,学生虽然对信息技术学科布满爱好,但在学习信息技术课程中,对许多概念知识感到很抽象,很难理解。因此探讨行之有效的信息技术教学法,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能力和水平,已成为我们亟待研究的课题。其中运用愉快教学法,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学生想学是愉快教学的前提-
由于信息技术在社会上的普及运用以及现代化的投影仪、音响和多媒体教学手段能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教学,使学生在不同程度上对信息技术产生了神秘感,同时也布满了爱好。“爱好是最好的老师”。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种有利条件去点拨、激励学生,唤起他们发自内心的学习愿望,使他们从“要我学”的被动状态转到“我要学”的主动状态,让他们以最佳的学习心理去获取知识、求得快乐。学生初次同电脑打交道,可以先从使用某个应用软件开始。例如让他们在电脑上试着用汉语拼音编写一篇短文。只需要他们按操作步骤,一步一步地去做,输入几个简单的命令,就可以尝到学习电脑的乐趣。这样做有利于消除学生对电脑的神秘感。像电视机、录音机等家用电器一样,对于电脑我们也可以在不了解它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的情况下使用它,从而增强了学生继续学习的爱好。在进行实用软件的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及多媒体网络教室的优势,展示一幅美丽的画面或一篇图文并茂的文章,然后明确教学任务并告诉他们只要跟着学,就会达到同样的效果,从而使他们产生一种强烈的想学心理。在讲授程序设计时,将编程技巧和方法,融于趣味问题之中,如给学生出一句俗语作为编程题目:某人某年某月的某一天开始“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问这个人在以后的某一天中是在“打鱼”还是在“晒网”。学生对这样的题目很感爱好,此题目也很有教育意义,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气氛中把握程序设计的奥妙,初步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增加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习状况趋于稳定。让学生的认知需求借助爱好转化为某种动机,成为学习的主人。
学生会学是愉快教学法的核心
现代教育理论充分肯定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主导地位。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要让学生在“玩”中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在学生“玩”的过程中,会碰到一些问题和困难。这时,我再结合这些具体问题,给学生讲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使他们知道短短五十年,计算机已经更新了四代,新技术、新名词层出不穷,但是,它的基本原理并没有变,仍是基于冯诺依曼体系的信息技术。它由“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输出”五个部分组成没有变,它的“输入处理输出”的基本模式没有变。在此基础上,结合计算机系统的层次性提出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学习的途径。信息技术学科内容十分丰富,名词术语很多,各知识点之间联系密切,经常是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往往使得学生在入门阶段,感到生疏的名词多、难点集中、头绪繁杂,甚至产生畏难情绪,失去学好电脑的信心。针对这种情况,一方面鼓励学生要有契而不舍的精神,以顽强的意志去钻研;让学生熟悉到学习不是直线式的前进过程,而是“螺旋式”上升的过程。真正全面深刻地理解知识和把握技能需要反复。只有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学习,把握基本结构、基本概念和原理、基本操作方法后,才能举一反三,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一方面要针对学生的实际,进行分层教学,对于高层次水平的学生在达到基本教学要求的基础上实施横向拓宽、纵向深入的练习,着力培养能力,发挥特长。就拿程序设计来说,在某种意义上是一项既简单又复杂的过程,它需要学生付出艰苦的劳动,同时又布满着探索和追求的乐趣,学生在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