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进一步指明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发展模式和发展战略。
问:如何熟悉树立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性?
答:从我们的发展任务来看。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国的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目前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1669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9.4;我国人均gdp达1090美元,已进入世界中下收入国家的行列;我国外汇储备去年达到4033亿美元,世界排名第二。到2020年人均gdp达3000美元以上,到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这意味着我们仍需几十年的努力,发展任务是相当繁重的。这就迫切需要树立科学的发展观。
从经济发展当中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来看。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取得了很大成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仍然不够。有六个方面问题比较突出:一是城乡发展的差距在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比较低;二是由于地区资源条件的制约、地理环境和社会条件不同,地区差距在扩大;三是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在扩大;四是经济和社会发展还不协调,经济发展较快,而社会发展,包括文教卫生科技的发展相对滞后;五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中资源环境的压力比较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问题越来越突出;六是对外开放的质量和水平有待提高。
问:应着重解决哪些观念上的误区?
答: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按照一般经验,这个阶段要大力发展重化工工业,消耗资源比较多。由于对发展的理解往往不够全面,对经济发展比较重视,对社会发展则重视不够;对当前发展比较重视,对长远发展重视不够;对增长速度比较重视,对经济效益重视-不够,有时会以牺牲长远利益为代价。此外,还存在一定盲目性,不从实际出发,盲目攀比,搞规划脱离实际,大量搞重复建设,上项目、办事情缺乏科学论证,等等。
问:落实科学发展观,应当做哪些方面的工作?
答:必须在全面理解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涵和基本要求的基础上,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第一,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我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阶段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我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速度,并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的统一。这样才能为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物质基础。第二,坚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推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加快社会发展,努力解决经济和社会发展存在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第三,坚持城乡协调发展。要站在国民经济发展全局的高度研究解决“三农”问题,实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第四,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坚持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第五,坚持可持续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生态保护型社会。第六,坚持改革开放。统筹推进各方面改革,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提供体制和机制保障。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处理好内需与外需、利用外资与利用内资的关系,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第七,坚持以人为本。这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必然要求。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问:各级领导干部如何率先树立科学发展观?
答: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统筹兼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各级党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