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让他们主动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必须对提问进行适当地分配和指导。首先,教师必须细心观察班级里谁在积极参与活动,谁对参与活动不感兴趣,对不愿参与的要调动其积极性;其次,对于不善于表达思想的学生要给予锻炼的机会,对于学习不好
的学生让他们先回答比较简单的问题,不断地给予鼓励和帮助,使他们逐渐地赶上去。最后,要特别注意坐在教室后面和两边的学生,这些区域常常被教师忽视。要想使问题得到合理的分配,教师还必须学会控制学生的回答。对于不愿意参加的学生,在提问时应将注意力对准他们,即有所指向地望着某个学生,但并不一定让他回答问题,主要是促使其对问题进行思考。另外,教师不要接受未举手而讲出来的回答。假如有几个学生七嘴八舌地讲出答案,教师对他们的肯定等于鼓励他们这种无规矩的行为,这样将导致提问和教学都无法控制。同样,如果教师对正确答案不能肯定和表扬,对错误的回答不能提示和帮助,将会造成课堂纪律混乱,从而不能很好地指导学生。
4.提示与探询
提示是为帮助学生回答问题而给出的一系列暗示性语言表述,通过教师提示解决问题的方向,引起学生进一步思考,更好地回答问题。当学生应答不完全或有错误时,为了使应答完整,教师也要提示学生回忆已学的知识或生活经验,应用已学过的知识,产生新的想法,使其进行判断和评价。
探询是引导学生更深入地考虑他们最初的答案,更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其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评论、判断和交流的能力。在探询过程中,教师要注意这几个问题:对于因思考不深入、视野狭窄、概念错误或不完全而导致的错误应答,通过探询使其明确哪里错了及为何错了,从而改善应答:促使学生能从不同的角度或从多方面来考虑问题,通过左思右想把应答与已学事实联系起来,使问题重点突出;促使学生明确应答的根据,通过再思考修正答案的意义;促使学生根据别人的回答谈自己的想法,说明他的思考与他人想法的异同,对别人的应答进行修正和补充。
总之,提问是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常用的一种相互交流的教学技能,是通过师生相互作用,检查学习、促进思维、巩固知识、运用知识、实现教学目标的一种教学行为方式。其可分为低级认知提问和高级认知提问。教师应充分利用学生的个性特点来提出问题,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积极回答问题。
《秋季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三》公文网 www.gwku.net,欢迎阅读秋季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三。
转载或摘录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