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业务学习材料――专家型教师的思考
一、专家型教师的基本特征
专家型教师主要指在教育教学的某一方面(主要是学科教学或学术研究领域)有专长的教师。专家型教师首先应具备一般教师所具有的素质,同时专家型教师要参与教育科研工作,要成为研究者,不能只是停留在“知识传递者”的角色上,而是自己在实践中进行研究和探索。专家型教师应具备有求知欲、主观能动性和自学愿望、有合理的工作方式的知识、有演绎、归纳和类比的能力;在进行一项活动时具有确定其不同阶段所必须遵循的逻辑顺序能力;有形成和修改假设,拟定观察计划或实验计划以及理出事实与现象之间联系的能力;对收集到的数据材料能够加以处理,使之系统化,并且予以说明,从而得出结论;有独自作出具有科学根据的决定的能力;有清楚、确切、简洁的表达能力。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斯腾伯格曾提出确定专家型教师不同于新手的三个基本方面:第一个方面是关于知识,专家不仅要有所教学科的知识,如何教的知识以及如何专门针对具体要教的内容施教的知识,而且还要具有从事科学研究方面的知识,尤其在专家擅长的领域内,他运用知识比新手更有效;第二个方面是关于问题解决的效率,专家与新手相比(在专长领域内),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更多的工作;第三个方面是洞察力,专家比新手(同样也是在专长领域里)有更大的可能找到新颖和适当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由此可以看出,专家型教师与一般教师最大的不同在于:专家型教师必须掌握一定的从事科学研究的知识和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即他们必须具备一定的科研素质。只有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才会有科研质量的提高,才会有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活动才能真正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
二、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
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要求,教师专业化为确立专家型教师质量标准提供了依据。国内外的学者对这一问题纷纷发表自己的见解,美国学者论述了受学生喜爱的教师特征有三方面:亲童性: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独立性,考虑学生的需要,鼓励每一个学生的学习与进步;安全感:教师在学生面前的自信和随和以及由此形成的教师威信;个人组织能力和综合能力;教学组织、班级管理、课业规定等方面的使学生可以接受的能力、魄力和态度。我国学者叶澜提出未来教师的理想风格是“对人类的热爱的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良好的文化素养,复合的知识结构,在富有时代精神和科学性的教育观念指导下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生成的教育智慧。”唐松林等人提出了三维一体的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即教师素质包括认知结构、专业精神和教育能力三方面,教师的教育素质结构是这三个维度组成的精神世界,其中认知结构起导向和支配作用,专业精神起动力作用,教育能力起保证作用,三者是彼此联系、相互影响、制约、渗透的有机统一整体。
具体专家型教师的素质结构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 高尚的师德:师德是教师的灵魂,教师的师
[1] [2] [3] [4] [5] [6] [7] 下一页